第213章 家庭会议2(第 2/4 页)
当然,还有些不靠谱的人造的族谱,把姓鲁的人扯到鲁迅。
姓鲁的扯到鲁迅也就算了,毕竟鲁迅虽然不姓鲁,但至少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段家的族谱显然更扯淡,什么段正淳?那是历史上有的人物吗?
那祖母是谁?
刀白凤吗?
照这么玩儿,那姓孙的不得扯到孙悟空身上了?
“好啊!那你抹除吧!”段峰笑道,丝毫不把段兴国的威胁放在心上。
古人为什么重视宗族?那是因为古人可以在宗族里获得足够的好处!
那位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的范仲淹。
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时任杭州太守的范仲淹宣布捐出他一生的全部积蓄,在苏州购置了1000多亩良田,专为范氏宗族所用。
这1000多亩良田,就是范氏族田。
何为族田?
大概就跟今天的家族基金会差不多!
范氏族田内的田地,范氏族人只能享用其中的产出,不得卖出!
哪怕某个范氏后人穷的都要没衣服穿了,也不准卖!
有人想卖田,需要说服全族所有人,卖的钱也不归自己拿,而是归全族所有人共有。
这种极度困难且自己没啥好处的事情,就没人愿意干了。
而只要族田义庄能保留下来,族人们就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时光不再是磨灭宗族的敌人,而是朋友。
一个家族传的久了,总会出败家子。但是只要族田不卖,这个败家子最多也就败败族田的产出,却不会动摇族田的根本。
一个家族传的久了,不仅会出败家子,也会出人杰。败家子最多败败族田的产出,但是人杰却能增加族田的数量。
就这样,族田慢慢变多了。
1000亩,2000亩,5000亩......
族田变多的同时,族田的功能也变的更复杂。
分成了祭祀田、学田和婚嫁田等。
祭祀田就是所有产出专供祭祀的田地。
而学田,顾名思义,就是所有产出专供给族人进行读书所用,相当于宗族举办的免费义务教育。
而婚嫁田就是产出专供婚嫁所用的田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