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两百五十四章 交换(第 1/4 页)

    鲁肃见施云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便问道:“观你之谈吐,非寻常猎户,不知你因何在此山林之中?”

    施云却不能如实回答,只道:“我本是中原人士, 避战乱于此,不足为奇!”

    确实不足为奇,按照施云给自己的身份,没有太多可以让人怀疑的地方。

    鲁肃没有起什么疑心,因为天底下四处避难的人太多了,名满天下的许靖都跑到了交州了呢!

    贤才逃难到偏远地区太寻常不过了。

    鲁肃都后悔自己是个地主当初没有逃跑到交州。

    结果孙策和周瑜那么多人马来借粮食,借着借着就把自己也给借走了。

    鲁肃又道:“我是真心为公道审案, 你不肯信我, 却是很麻烦。”

    潘璋收到鲁肃的暗示,马儿轻轻绕开人群,往城里去了。

    鲁肃担心要真是这些士兵犯罪,自己把他们抓了,这附近就他们几十人全副武装,是最强的武装力量,你要真问罪于他们,他们必然要反抗,倒那时岂不是很糟糕。

    可是施云不知道看没看出来鲁肃的担忧,死活不愿意进城,进了城,鲁肃的官职才有用,才会有人听话,才能让罪犯不敢放肆。

    鲁肃确实是一心想要为民做主,不管有没有什么利益的考量,最起码今天是要在这件事上给施云做个主。

    他虽然是个地主, 但是在十分重视个人道德的东汉, 无论这些显贵是真心还是假意的邀名,对于道德的宣传总是深入人心的。

    而每一个初出茅庐的人都不免存在着为民做主的理想。

    即便是利益至上已经深入人心的后世, 也不缺少人心存正义,并付出实践。

    要是说心里光这么想的就更多了。

    鲁肃也算是出了茅庐没多久,还有自己的理想和报复,还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无情政客。最起码对事物的处理还不是完全只看利益,还是有道德的掺杂的。

    然而,施云还是拒绝了。

    “大人之心意也许是真,为民之公道也许不假,可是我等升斗小民,不敢去赌大人是好是坏。小民都是这样的,不到绝路,是不敢舍弃一身肉去拼命的。”

    “小民本就是砧板上的肉,没有反抗的余地,输不起啊!”

    鲁肃见施云坚持,也知道只能在这外面把这件事掰扯清楚了。

    虽然不再劝施云入城打官司,还是和施云多谈几句,总感觉这个施云不太简单。

    “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无奈,只是因为你我之间不信任, 横生这么些枝节,处理起来就很麻烦啊!如果你肯信任我,咱们到大堂之间一升堂, 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施云不肯配合,那就要承担这些士兵反扑的风险,鲁肃只能再等一等。

    施云道:“非是施云不信任县长,只是我从北到南,见了太多民生疾苦。天下百姓大多都不信任官府了。”

    “可你若要随我进城,众目睽睽之下,还担心我使用什么手段吗?”

    鲁肃这样的问话让施云更是冷笑。

    鲁肃不可能不知道官府有多少手段,也许是故意忽略这些来宣扬坦荡?也许是考较施云?

    施云不得而知。

    但是施云并不害怕鲁肃,于是就坦诚直言。

    “到了这种地步,县长大人还说什么花言巧语来诓骗我们这些蠢人呢?难道众目睽睽之下,官府就没有办法了吗?”

    “老百姓总是那么好愚弄,即便是你故意偏袒判罚,说我们几个有罪,然后把我们砍了,百姓们一开始也许会心里存疑,时间一长,谁又会替我们说话?我们只能蒙冤于九泉之下了!”

    “再者,若随你进了城,跑也跑不掉,你只需将我们关押,不知何日再审,时日一久,老百姓还会盯着你们吗?人总是健忘的,这个时候群情激奋,过几天恐怕就忘记了,总是要任由你们去说。恐怕我们也早已经被料理了,天知道何时再有公道?”

    施云是一点面子没有给官府留,可以说是字字肺腑之言。

    鲁肃叹气道:“民心啊民心,何处可见民心,看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就知道民心如何了。民心之向背如此,不怪黄巾四起,群雄逐鹿啊……”

    施云道:“非是百姓不愿意相信,拥护朝廷,实在是官府伤了百姓的心,遭遇的不公太多,就失去了对官府的信任啊!每当受苦之时才会在夜里思念尧舜,渴望回到明君在位!”

    鲁肃点头不止。

    “壮士有勇有谋,字字珠玑,乃不可多得之贤才,何必空废一身本领,消耗岁月于临泉之中,不如出山,为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鲁肃看着施云,很想招揽到他。

    施云却反问道:“如今我罪责未明,如何能受招揽?”

    鲁肃却道:“观壮士之言行,断然不是恶人。”

    施云完全不同意。

    “治理之道,当教令宣明!百姓若有法可依,勉强可拾得一分对官府的信任,若任由长官判断人之好坏,岂不是天下还是寄托于官员之善恶,非是治理之道!”

    施云说的都是在军营里上夜课时耳濡目染道的。

    所谓草上之风,就是这样,董良和诸葛亮希望能够施行法治,所以董良教育出来的官员大都受到影响,这些人再去军队里教授士兵读书写字,难免会再对士兵施加影响。

    士兵之间的区别无非是努力的,聪明的,就知道的大道理多一些。

    但大多数士兵都是认可董良的法治思想的。毕竟军营本身也是一个讲军法的地方。

    “是肃之过也,不知壮士师从何人,可有什么同窗好友愿意出仕的吗?”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仙逆 剑来 诡异降临 异香 知北游 洪荒之青虚 洪荒之截教仙童 仙府道途 从杀猪开始修仙 我的老婆是空姐 农门悍妻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九转混沌诀 不聊斋 惟我独仙 帝国第一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