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孙家求亲(第 2/3 页)
黛玉道:“大舅舅的事儿按理我不该议论,可事关二姐姐的幸福,我回去问问父亲,可否找人参孙家一本。”
惜春思忖道:“这件事儿,牵连到大老爷,姑父需要避嫌,不能出面。”
黛玉道:“可是我们又认识几个人?谁又能帮上忙呢?”
惜春道:“姐姐不用担心,我有办法。”
好在惜春回宁国府是自由的。第二日,惜春借口去宁国府理事,顺便把探春给带了出来。探春是到会芳园里去研究自己的洋枪,惜春则去了景山学院。
惜春从景山学院回来后,心里已经有了八九分的成算。回了宁国府象征性的见了几个管事,算是点了个卯,又与周嬷嬷和晴雯了解了府里和刘姥姥那边的情况,得知了总管俞录也想离府,惜春也不拦着,自从俞录媳妇走了以后,她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赏了些银子,直接打发他走了,自从俞录媳妇离了府,天天在俞录耳边吹枕边风,说什么现在小姐当家,做事儿严谨了,自己当个管事儿的,一点儿油水也捞不着,还不如以前呢!说的多了,俞录心也跟着活泛了。
他本还想着惜春会要他赎身的银子,或是奚落一番,不想这一切都没有,还赏了银子,他心里倒是愧疚起来,跪在惜春面前一板一眼的磕了个头,红着眼睛走了。
走出宁国府又想到了惜春的好,自从惜春来了,处处都按着规矩做事儿,而且自己当了一辈子下人,从来没想过下人还有休息,每个月除了拿月银,还有奖金,奖罚分明,事事清楚。他知道走出这个门,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主子了。
惜春没时间揣测俞录的心思,她的想法是,俞录做事儿用心,也没有什么错处,他只是想离府,那就离好了,她坚持的原则是宁缺勿滥,想走的人留下与自己不一心,也没用,走了也没有必要得罪他一个小人物,让他乐乐呵呵的走了就是了。
惜春处理完了府里的事儿,亲自去园子里找探春,姐妹俩一起回了荣国府。
接下来的时间荣国府园子里的姐妹们,每日读书做画,烹茶写诗。迎春的事好像是没发生一样。
朝中先是齐国公之孙,现袭三品威镇将军陈文瑞上书,参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孙绍祖,临阵脱逃,借口迎接亲眷入京,拒绝戍边,请皇上下旨治罪,以慰戍边将士。
皇上为了安抚军心,将孙绍祖打回原籍,做了守城门的士兵,说是全了他的孝心,让他守着家眷,无天子诏不得升迁和入京。
又当朝褒奖陈文瑞心思缜密,有齐国公之遗风。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