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均田制是(中)(第 3/4 页)
他自认没有这个能力,去逆历史潮流而动。
这个历史潮流,就是门阀崛起,士族作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影响后世数百年。
更何况,他自己现在也是世家豪强的一员。
沛国曹氏也是地方豪强,虽然不是士族,却向往成为士族,尽管大多数真正的士族对这个家族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是靠大太监曹腾起家的暴发户。
逆历史潮流,把世家豪强往死里得罪的人,西汉末年就有一个,名叫王莽,据说也是个穿越者。
他的下场,就是被人碎尸万段,脑袋被人放在洛阳的武库里,一直保存到西晋,作为反面教材警醒后来人。
曹恪不想做王莽,只想在这乱世建功立业,搏个青史留名。
不过不打土豪分田地,不等于不要限制境内的士族豪强。
士族豪强该限制还是要限制的。
如果不加限制,任由其肆意兼并土地,野蛮生长,势必会导致天下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到时候那些“贫者”活不下去,只好铤而走险,起义造反,最终损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曹家的利益。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在抑制士族豪强的同时,不损害他们的根本利益,不招致他们的全力反扑呢?
曹恪马上想到了一个对付士族豪强的大杀器——簿籍授受。
簿籍授受,恰恰也是均田制一个重要内容。
只听见曹恪道:“大伯不必如此激动,小侄有个法子,即可以抑制士族豪强,让他们参与分田,却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曹操眼前一亮,“哦”了一声,道:“说来听听。”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