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均田制(上)(第 2/3 页)
曹德闻言,一时无话可说,只是摇了摇头。
曹恪轻摇羽扇,道:“大伯,小侄以为这屯田之策固然可以急农救荒,活人无数,可弊端很多,效果只怕也不会好。”
曹操闻言,不由愣住,俄顷问道:“何出此言?”
曹恪正要答话,忽听见曹惠道:“棘奴不要胡说,这屯田之策还没有实行呢,你怎么就敢断言弊端很多?真是信口开河!”
曹德也对曹恪道:“三郎,说话可要有凭据。你都不知道这屯田是怎么个屯法,甚至都没见过,就说此法效果不佳?”
曹惠对曹操道:“大伯,棘奴心直口快,不懂事,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曹操道:“这两年兖州境内粮食紧缺,常闹饥荒,军供也严重不足,因此我让州中将官大议损益。棘奴现在身为军司马,自然有资格,而且也应该就州中军政大计献言献策,但说无妨。”
又对曹恪道:“贤侄且说说,这屯田之策都有哪些弊端?”
曹恪回忆了一下后世史学家对屯田制的评价,说道:“那些屯田民被人按军事编制集合在一起从事繁重的劳作,不能随意离开,没有自由,还要承担高额赋税。更要命的是,那些地不是他们的。这样一来,势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生产积极性?”曹操愣住片刻,想了一下,还是明白了这个新鲜词语的意思。
“不错,会打击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受不了,胆大的会闹事甚至造反,胆小的会偷偷逃跑,重新沦为流民或者去世家豪强的庄园里当佃户。”
“至于那些留下来的屯田民,可不会卖力做事,只会出工不出力,混一天算一天。如此一来,粮食收成自然会大打折扣。”
后世的史学家对屯田制多有过高的吹捧之辞,可实际效果曹恪还是了解一些的。
屯田制实行初期,曹操每次招募屯田客,手段都有些粗暴,经常强制当地自耕农和流民参与屯田。
那些自耕农和流民一听说要屯田,不但没有欣然前往,反而连夜逃亡。
后来曹操听从袁涣的建议,不再强制民众屯田,改成自愿。
可就算如此,还是禁不住有屯田民受不了残酷的剥削,溜之大吉。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屯田民留了下来。
毕竟乱世人命如狗,有块地种,有口吃的,就比什么都强。
至于屯田的效果,更是一言难尽。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