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第 3/4 页)
除非碰到国家用途征收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例如地震、泥石流等把这座山毁了,那自然就没有了,也不可能再分配另外的自留山了。
这些当年村里在分地的时候可是白纸黑字写明的了,所以种下去名贵树苗就算生长周期再久张浩也等得起。
刚挥着锄头刨了没几个树坑,就看到大伯骑着摩托车“突突”地来到鸡场。
张浩连忙放下锄头,迎上去。
“大伯。”
“浩仔,在忙着呢。”张传军停好摩托车,关心的问道:“鸡苗都安置好了?”
“嗯,昨天刚买回来的。”
见张浩正准备打开保温棚的门请自己进去,张传军连忙阻止道:“别开门了,我在窗口瞄两眼就行。”
“我听说小鸡仔最好不要接触太多生人,怕传染人身上的病毒。”
“正规的养殖场听说人进去还要消毒咧。”
作为村支书,张传军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的。
“好吧!”张浩虽然觉得自家的小鸡应该没那么脆弱,但大伯都这样说了,他也没逞能。
白天保温棚窗口上的布帘都是收起来的,可以让小鸡见见太阳。
张传军就趴在窗口,隔着玻璃观察着张浩买回来的鸡苗。
“这批鸡仔看起来不错啊,精神头挺足的。”
“还行吧,找了个比较靠谱的种苗场买的。”张浩谦虚的说道。
这个也只能拉当初买鸡苗的养殖基地来背锅了。
两人正在鸡棚门口说着话,忽然听到外面的面包“汪汪”叫了几声。
估计是第一次来的人,张浩赶忙出去喝住面包,然后就看到村里的福生叔正从鸡场下方的一条小路走上来。
“福生叔!”张浩打了声招呼。
“嗯,我在山下放牛,听说你在这里养鸡,就顺道上来看看。”
福生叔以前也在村里搞过养殖土鸡,但是运气不好,在出栏的时候恰好碰上禽流感,家底都亏光了,还是靠亲戚朋友和村里人接济才缓过来的。
张传军走出来看到他后,也招呼道:“福生,你也来了。”
“不过你来得正好,浩仔年轻人没养过鸡,毛毛躁躁的,你也算是经历过阵仗的了,正好多指点一下他。”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