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我,秦始皇,打钱。...)(第 2/4 页)
    戚鸿按着胸口哼哼:“妹你也不早点说声,天知道我今天乍一听闻险些吓死,怎会这样?太子太孙外出不得有好多侍卫随行保护?我还听说皇帝出来沿途连看热闹的都得驱散,谁也不准围在官道两旁,滋事者死,怎么这还出事了呢?”
    这还不简单啊。
    要不是有人想让他们死,干了点啥。就是生死簿那么写了,老天爷想在那天带走他们。
    戚敏语重心长的表示皇帝会安排人去彻查,这不是需要老百姓去议论的事。
    寿终正寝的很多才五六十水平,大鱼大肉吃出三高、磕丹药修仙、沉迷美色掏空身体的这些二三十就没了也不奇怪吧?
    历史告诉我们,皇家最会出离奇死法,那些个“贵人”怎么完犊子都有说法,可以解释。
    太子太孙有那么多人保护怎么就双双去世了呢?
    “要见?”
    “见,我有分寸,知道该怎么答。”
    戚鸿觉得肯定有人会问起太子太孙那出,禹州城里这么多人还能没有一个好奇心重的?
    “……”这不是人都有好奇心?“妹你才是干大事的人,真稳得住。”
    “隔这么远,和咱们又无甚关系。”
    戚敏想了想,道:“之后几天要是有人想见我,哥你帮着甄别一下。”
    谁请得来?
    情况就是别说戚敏不想多谈,就算她想,通过禹州这边能接触到的人能了解些什么呢?顶多能看到京城那边的风暴会不会席卷过来,可能带来多大影响罢了。
    听她这样说,本想自己出面去打发那些人的戚鸿点头表示知道了。
    但是戚敏无所谓这个,用她的说法,想知道太子去世的真相,想详细知道的话,他身边至亲的总得请来一个面对面。
    太子至亲的都有谁?
    ——皇上、皇后、六皇子、或者太子妃!
    出于对妹妹的保护,戚鸿领着人进来之后没立刻出去,就在一旁坐下了,在人看过来时还道:“没关系吧?没有我不能听的东西吧?不方便的话要不今天就算了。”
    “……方便,很方便,我想问的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主要想请居士给看看,现在闹得这些啥时能过去?又要到啥时我生意能回到以前?”
    ……
    随机将“打发”改为“筛选”,把那些人品不好做事不正派或者自以为是脾气大难沟通的全给刷了,余下几个各方面还行,不说多好至少外边风评也不太坏的放到妹妹跟前来。
    本来基于对命主隐私的尊重,他自己带来的人也就罢了,戚敏这边会清场的,哥哥通常不留下。
    这不是非常时期吗?
    这些人纷纷提问了与自己相关的事,得到的结果不容乐观。戚敏的意思是,都不用怎么看她就知道朝廷不可能强行让民间为太子太孙长时间的服丧,重点还不是吃不吃肉的问题,重点是服丧期间男女不可以同房,不同房十天半个月没什么,三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那谁来生孩子?
    封建皇帝最要操心的问题之一就有人口,毕竟这时候,无论耕种建设还是打仗这些……什么事都得人来做,战争是人命堆的,各种工程也是靠征徭役完成,赋税出在田地里出在铺子里,田地要不要人耕种?铺子要不要人经营?
    每一年有那么多人伤亡、病亡、因天灾人祸而亡。
    花大价钱求过来的多半都是问这个,对于太子太孙遭遇了啥大家不是不好奇,主要还是不敢,不敢贸然打听。
    皇家的事,在心里想想也就得了,要说也和亲兄弟这种,还得关起门来悄悄地说,出来外面公然谈论招来官差也有可能。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