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这也称得上是大礼吗?...)(第 2/4 页)
这事儿吧,用俩字儿总结就是贱的。
但是利用这个,增加读书认字的成本,不就能让学生和学生家里更重视这件事吗?
假如告诉他们这是不收钱的,不需要付出任何,他想着不听白不听,哪怕学不会呢听听也不亏,屁大孩子留在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给他找点事。
但要是收钱的,还要去买对普通人家来说不便宜的笔墨纸砚……
为了让一个孩子学会认字,他家里要拿出一笔不小的钱,也因为拿出了这个钱,这个孩子就没有混功夫的可能性,真要是什么都没学成家里要揍他屁股。
就因为这,哪怕戚秀才在教书育人上而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将其视为终身事业,也从来没白给过。
但是最近情况有了变化,这不是宗平为挣钱搞了那个转盘,让人先在文心坊买东西,买够钱数之后就可以抽奖,先抽先领。
没经历过这种事的长阳县读书人一个上头,买了太多,后来就有家境比较富裕不缺钱的把多出来这部分拿出来做人情,送给了戚敏她爹。
就是公然卖好来的。
戚秀才收了吗?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读书人他本来不肯收,无功不受禄嘛,想着自己作为一个爹已经够不中用了,虽然曾经作为顶梁柱养活了全家,但也只是普通生活的水平,没让家里过过一天富贵生活。像他这么中规中矩的爹,在四十左右的年纪居然就开始享女儿福了。
女儿啊,今年十六,还是娇花一般的年纪,搁别家应该享受着父母最后两年的疼爱准备嫁出去展开新生活……
敏敏呢?
还没准备说亲,也没享受到父母特别的疼爱。
倒不是家里不肯给,实在是孩子自己太能耐。
她明明叫戚敏,却把自己活成了戚胜男,放眼全镇,在这个岁数的没有任何一个比得上她。就导致本不算是废物爹的戚秀才变成了被迫吃女儿软饭的不中用父亲。
家里不要他操心。
儿女婚事不要他操心。
反而他的启蒙教育事业得到女儿的鼎力相助,不仅给送了独立学堂,给配了打杂的,还给他出主意,为了帮他收到更多学生把学堂办得更好敏敏连文昌灵签都白赠了,她已经帮了那么多,当爹的就该好好做出点声色,不应给她添麻烦。
戚秀才什么都不想收,送礼的惊啊,也不提戚敏了,说是给学堂的捐赠,想造福家境贫寒的孩子们。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