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巢郡(第 3/4 页)
两个无知的人是商量不出结果的,必须去打听清楚才能做决定。
最后,还是由武力值比较高的严青栀上前打探消息,严青竹留在这里,既方便策应,又避免成为对方的拖累。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没一会儿,严青栀清脆的声音在树林里响起。
严青竹有些担忧,探出脑袋仔细听着两人说话的声音。
男人憨厚质朴,对于严青栀的试探半点没有发觉,很快就把草寮的情况交代了个七七八八。
那里住的并不是朝廷选的人,而是心甘情愿背井离乡的无业百姓。
所谓无业百姓,就是名下没有房子田产铺面,户籍为农籍的百姓,一般以家中多子,分家不分产的农户居多。
大赵人口分布不均匀,涿郡临城一带,地处严寒,却地少人多,而巢郡那里土地肥沃,却地广人稀。
前朝末年,因为巢郡富庶,那些贪官污吏盗匪山贼刮的太狠,以至于现在几十年过去,人口基数仍然无法覆盖巢郡的所有土地。
大片的土地空置,没有办法给朝廷创造一点价值,先帝在位的时候就比较头疼这个问题。
女帝的思想在如今看来是相当正确的,大赵的经济发展整体优于前朝许多,农业和手工业兴盛,印刷术造纸术的改良,让读书成本降低,民众智慧度的提高,加速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连座钟,玻璃这些东西,都被研究出来,已经能普及到大赵的八成家庭,甚至还出口向周边的旬国大越等国,国力自然要比前朝时期强大数倍。
但是……
所有的郡州都在蓬勃发展,超越前朝,只有巢郡,几十年过去都没能达到前朝水平。
明明地处枢纽位置,而且朝廷在政策上已经不断向那里倾斜,依然无法改变现状。
造成一切的原因就是人口太少!
前朝时巢郡是产粮大郡,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税收可观是自然的!
可到了本朝,随着各地司农司的高产种子陆续研究出来,巢郡那点人手就明显拉垮……
人口基数太小,人才数量也就少,在蓬勃发展的大赵,巢郡只要进步慢,看着就是在不断后退。
这让先帝每每想起,都觉得郁气难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