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治兵(第 2/3 页)

    此书诸葛亮是准备分两卷,写50篇,以供大汉将校习之,不过《将苑》一书才刚刚确立框架及核心思想,著成此书或许还要数年之久。期间诸葛亮还需边思索其内容,边结合大汉目前军伍情况,同时辅之讲武授将的情况。

    分完荔枝的黄权脱下履袜,缓缓入内, 跪坐诸葛亮对面。

    诸葛亮见黄权入内, 将案上讲武授将的草稿递过黄权,说道:“公衡,此乃亮欲讲武授将,精炼士卒的主旨纲要,请看!”

    黄权正襟危坐,接过草稿,仔细翻阅起来。

    作为大汉军事的二把手,大汉车骑将军,秦州最高的军事统帅,黄权是大汉唯一一个有资格与诸葛亮论兵之人。

    黄权看着手中的草稿,看了半响,抚须念道:“兵者,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文有事,必有武备……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于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

    读罢,黄权不由为之赞叹,激动说道:“葛君之言,震聋于耳,权深以为然。文事、武略,乃国之双臂,废一臂,则国倾危。军弱则国危,军强与否,在于帅。非爱惜百姓之将帅,则非良辅也,亦非大军之主。”

    不过,黄权看到巾帛上‘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这一段落之时,不由有些迟疑,于是问道:葛君,何出此言?”

    在黄权眼里,兵将教以军纪,练于行伍,赏罚分明即可。士卒应知晓于理法,不可以礼教化。要不然士卒知道越多,越并不容易执行军令。

    诸葛亮沉吟半响,抚须答道:“公衡,秦国之盛,在于民不畏战,秦因利而导,民却不知为何而战。是故亮以为,以利诱之,以礼教之,以忠信诲之,以刑典之,方可使士卒为何而战,因何而战。方可使汉兵强于他国之兵。”

    黄权微微蹙眉,对诸葛亮此言,深入思索。

    诸葛亮继续说道:“韩非子言:‘猛将起于卒伍’。若不教之士卒礼义,起于行伍之将,又如何会知忠君报国乎。需知兵者凶器也,兵者不知礼义,自恃武力,只可谓之猛兽,而不可谓猛士。人兽之别,分于此处。”

    闻言,沉默良久的黄权,长呼一口浊气,感慨说道:“今日听葛君之言,方知孔仲尼所言:‘不教而战,是谓弃之。(注1)’是何之意,此非出于仁,而是出于爱兵也。葛君当为今世兵法大家,权弗如远甚。”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或许难及比及千古名帅,但是其军事思想是完全可以相提并论,放到当今也有称道之处。

    陈寿所言:治戎为其所长,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并非虚言。只是这将略不是和同时代的人比,而是与诸葛亮自己相提并论。

    比如同为一个人出演的图书管理员治兵之时,也有采用诸葛亮的军事思想。

    只不过感觉生产力的不同,诸葛亮要求士卒知晓礼义,没要求识字读经;而在后世时,生产力提高,图书管理员治兵,则要求士卒学习识字。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宫墙柳 沉溺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晋末长剑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北齐怪谈 机战之无限边境 万历明君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藏在时光深处的你 希腊神话 冠军请留步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 大清要完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明末:帝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