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截胡一手浏览器(第 2/4 页)
网页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入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微軟有ie,谷戈有chrome,蘋果也有safari,以及开源的火狐。
pc时代当然是ie引领潮流,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chrome一骑绝尘。
国内做浏览器的厂家也很多,bat等各个大厂、一些小厂都有自家的浏览器业务,原因主要是国际大厂开放了浏览器的内核。
国内做的浏览器产品,99%都是基于三个国际大厂的浏览器内核做的,盛产以双核、极速、安全等字眼命名的产品。
所谓的研发,主要精力也都放在引流上——给自家引流省钱,给别家引流赚钱。
鸿蒙系统原本自带的鸿蒙浏览器其实还不错,但是王正有更好的。
在鸿蒙系统发布之后的三个月时间,软件中心卖的最好的浏览器是一个挪威小厂欧鹏出品的欧鹏浏览器。
其实欧鹏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目前很流行的诺记手机上使用的就是这家浏览器。
但是这家公司没跟上趟,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均被各个国际大厂碾压,后来欧鹏甚至不得不把浏览器内核换成谷戈的内核。
直到鸿蒙系统一出,欧鹏积极跟进。
在被放弃了好几年的旧内核上做了一次大更新,在鸿蒙系统上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并借此一举打败了鸿蒙自带的浏览器,在鸿蒙系统中独领风骚。
而且欧鹏还开发出了win版本和mac版本,十分强势。
王正打算截个胡,因为他有win版本的安装包。
把这个安装包放到鸿蒙系统,用仓颉开发套件打开,屏幕就分成两栏,左侧是虚拟机,运行着软件程序。
右侧是仓颉语言编译的程序源代码,这些源代码在未来其实用处不大。
软件的盈利99%都是通过云服务和广告,就算知道了源代码,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出来,也通过不了鸿蒙系统的审核,不可能上架,所以最多就是研究之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