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 3/4 页)
为啥?
还能为啥,被人嫌弃穷呗。
四妹的公婆,八几年就去了城里打工下苦力,帮忙运货。后来发现,乡下没人要的花花草草,在城里竟然能卖钱,而且卖得还不便宜。
于是两口子就开始摆摊卖花草,赚了钱就租门面卖花草,再后来有了钱干脆买了两个铺面卖花草。
五个子女都已经结婚生子,全都指望着两铺面吃饭。可想而知四妹在婆家的处境有多难。
沈新建体谅四妹,就不去了。偶尔有顺路的,就请人帮忙带点米啊,面啊交给四妹。
五妹嫁得最好,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但她高中时候谈了一个男朋友,还是城市户口。毕业两年后,没什么波折,结婚了。
结了婚,公婆帮忙,替五妹在妇联找了个活干。
进城多年的五妹,早已经不是昔日的乡村姑娘。如今已经是个洋气的城市人,从穿衣打扮来看,根本看不出她来自农村。
除了出嫁那天,沈新建就没去过五妹家。倒不是两兄妹闹矛盾,而是他不想给五妹添麻烦。五妹在城里落脚不容易,他一个穷亲戚上门,会被亲家伯伯伯娘误认为打秋风,对五妹不好。
只不过,每年他都会托人给五妹带一些米面粮食。
三个妹妹结婚,沈新建操心最多。
但,身为父母的沈老爷子沈老太是失责的。甚至可以说是偏心没眼了。
三家亲家,多多少少都给了彩礼。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却连一分钱的嫁妆都不给准备。
就算家里没钱,好歹也要准备两床大红喜被,给三个妹妹准备一双新鞋吧。
没有!
什么都没有!
沈老太当着全家人的面发话,“爱嫁不嫁,不嫁拉倒。要钱一分没有。”
这让三个即将出嫁的女儿怎么想?能没有怨气吗?
最后还是沈家老大,同沈新建这两兄弟凑钱,帮着三个妹妹置办嫁妆,新衣新鞋。
为此,肖淑芬将自己当年陪嫁的棉被柜子还有一点钱都给贡献出来了。
她这个当嫂嫂的,也算是仁至义尽。
三个妹妹同两个哥哥亲,对待沈老爷子和沈老太也就那样吧。心伤了,总得花时间疗伤。
顺便说一句,四妹,五妹读书,都是靠两个哥哥帮忙出学费。沈老爷子沈老太愣是一分钱学费没出过。
六弟,老幺,就是全家人的祸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