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如何管理工匠?(第 2/4 页)
它可研磨细粉,做出的食物自然更加可口,花样繁多。
同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精加工的食物可以减少牙口磨损,从而提高居民平均寿命。
不过石磨的制造过程很繁琐,花费巨大,通常地主富户有两三幅石磨,已经可以垄断附近十余里的粮食加工,以此控制农户。
陆林现在腰缠万贯,提出三倍工价之后,众多工匠欣喜若狂,点上篝火连夜加班。
不止石磨,他还画出图纸命人迅速造出铁锅,同时还有各色胡凳胡椅。
既然要开酒楼,客流量自是关键,传统的汉座明显太占地方,当然要改革。
陆陆续续造出样品,陆林最先试验石磨,给吉量套上颈箍,他又放出十石粟米,石磨立即吱呀有声。
“如此神马……居然用来拉磨?”荀彧脸上有些不自然。
陆林笑了:“我今天还挑土挖坑,又推一下午车呢,它干点粗活怎么了?”
荀彧不禁哑然。
他跟在陆林身后,悉悉将粟米扫进磨眼,突然想起什么:“大人,咱们要不专门成立一个组织管理工匠?”
“哪种管理?”
“如同农户一般吧,设立工籍,这样以后调遣工匠更方便了。”
陆林怔了怔。
后世的明朝正有这样的户籍制度,工匠如同物资一般,随时可以启用。
但发展后期,因工籍逐渐死板固化,出身工籍的子弟只能一辈子从工,不能转换职业,为害一时。
“不必了。”陆林思绪闪过,否定荀彧的提议:“工籍限制了工匠的人身自由,很挫伤积极性,间接阻碍了工艺的发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