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年号崇祯(第 3/4 页)
往年这个日子,宫里宫外都要张灯结彩,皇帝要祭拜祖宗,召集文武大臣谈谈天,说说地,反正搞的就挺正式。
刚开始,草包皇帝还挺有兴致,毕竟第一次当皇帝,有些流程还是颇为新鲜。
尤其当他看到后宫嫔妃的数量,竟在这短短半年内,就增加了三百多名,一个个都娇艳若桃李,朱由检的心里美滋滋的。
除了周皇后、袁贵妃、田贵妃等三五位‘原配夫人’,其余的尽为这段日子魏忠贤悄悄送进宫里的‘败家值’……
渐渐的,朱由检觉得索然无味了。
格局有些小啊。
这种小打小闹的‘败家之举’,不过是草包皇帝的日常玩闹,一日一夜所得的那几点败家值,多少有些聊胜于无之感。
大年三十晚上,朱由检最为纠结的,还是关于年号问题。
朱由检已经登基半年之久,年号一直沿用的是‘天启’,翻年开春,就该钦定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年号了。
早在三个月前,内阁、礼部等就已经拟出四个备选年号,分别为乾圣、兴福、咸嘉、崇贞,以钱谦益等人的意见,倾向于乾圣、兴福;
而徐光启、宋应星等人,偏爱崇贞。
据史书记载,‘崇祯’这个年号,是朱由检那个笨蛋自己修改、钦定的,因为喜欢扬州知府刘铎扇诗中‘阴霾国事非,崇祯明圣出’一句,所以才‘有感而发’。
后世文史官吏,称当时民间百姓不堪苛捐杂税,将‘崇祯’改为‘重征’,暗讽‘崇祯皇帝’登基后,表面上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二十几岁就白发早生,实际上不体恤民力,导致其亡国加速……
朱由检认为此语不太可信。
因为,明史的编修,是在建奴的主持下进行的,篡改、删减、添油加醋的成分可能比较大。
可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确成为大明朝的亡国之君,最后孤零零的与老太监王承恩一起,挂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却是不争之事实。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