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型大炮(第 2/4 页)
“莫非陛下之所以要微臣打造这种后装炮的精妙之处,就在这个炮闩?”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这个炮闩。”
“只要你能把这玩意制造出来,那么火炮的气密性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没错,朱由校的后装炮,采用的炮栓用的就是。
清朝末年的骑兵,到底是怎么被英军士兵干翻的?
那很大程度上说,就得感谢一种叫做阿姆斯特朗炮的大炮。
该种阿姆斯特朗炮原产于英国,是一种后装线膛炮。
在他出现之前,几乎都是前膛炮的天下。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阿姆斯特朗设计了一门试验性质的3磅后装线膛炮。
此项设计在范围和精度两方面都很成功,并于1858年被英国政府采用。
所以说,阿姆斯特朗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后装线膛炮。
它就具有一个前膛炮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它可以快速地从后部装填。
只因为这种火炮采用一个立楔式炮闩“阿姆斯特朗螺丝”。
并且,该种阿姆斯特朗炮装填炮弹更为简便迅速。
并且该种火炮炮膛内壁刻有螺旋膛线,发射的锥形炮弹可高速旋转,使得火炮具备更高的精确性,射程较滑膛炮更远。
不过现在采用的都是圆形的实心炮弹。
这一种圆形的铁炮弹,实通常采用跳弹杀伤敌人,就是利用“打水漂”的原理,让球形实心炮弹在平地上弹跳,高速横扫敌方的密集步兵纵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