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下(中)(第 1/3 页)

    这些年来,大宋朝特别认真地要去做某件事,某件事就多半会出问题。吏治如此,财政如此,边疆军政也是如此。

    开禧以后,宋金两国重订和约,近十年来江淮无事。随着大金内乱,眼看东西两分的局面将成。

    这两个金国彼此自是死敌,之后不晓得还要彼此厮杀多少场。控制中都的定海军,一向依靠海上贸易为最大的财源,控制开封府的遂王一脉要完整接收关中四路的武力,也少不了巨额开销。

    所以贾涉一直觉得,在淮东的军务上头,只消全力筑城固边,无须任何特殊的动作,更大的精力,倒应该放在维持南北商路上头。皆因商业愈是繁茂,东西两个金国对大宋的仰赖就越深。此时大宋在边疆无须任何举措,就能凭借南方的财力在东西两个金国之间自如腾挪,始终占据主动。

    所以真要说起军政方略,贾涉比较赞同崔与之的意见。

    可惜崔与之不为史相所喜,和他走得太近,便于自家仕途大大地有碍。

    至于李珏和应纯之两位,大体都积极主战,图谋恢复,想法很多,手段也出众。可贾涉一直担心的是,淮东的北面是山东,而山东是那个权臣郭宁起家的根据地。

    李珏和应纯之若有什么成果,报到行在以后自会有人为他们鼓吹,但这些操作如果引起了郭宁暴怒兴兵,他两位又哪里讨得了好?

    归根到底,史相和临安行在绝大多数的士大夫既想要事功,更要求安稳。边疆事功不过是升官发财的由头,而边疆的安稳则关乎性命,关乎国运。在朝廷眼中最大的道理,始终就在“非和无以立国”六个字。谁敢引起边境的战事,谁就是国贼。

    贾涉都不用想,就知道此番北人动兵,无论这一战的结果如何,必定惊动行在。而史相追究下来,李珏和应纯之两位绝然讨不着好。麻烦的是,贾涉替这两位办过不少事,这两位又必然会把许多责任推到小小的宝应知县身上。

    所以,什么都不要说了,甩开淮东一团乱事,赶紧走。回到行在还得上下打点呢,耽搁不得!

    贾涉带着同伴们,沿着运河西岸的道路策骑飞驰,很快就把楚州城甩到了后方。

    约莫离城十里,便经过刘王城军营。这座已经废弃的古城相传是汉时吴王刘鼻所筑,如今被当作李珏和应纯之所筹建新军的一处军营。

    贾涉纵马而过的时候,看到军营里有将士开始奔走列队,脚步声宛如闷雷。他们红色的戎服和盔缨上上下下地跃动着,像是红色的湖水开始往军营外头倾泻,还伴随着大斧和麻扎刀的闪光。很明显,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行动也快捷高效,比楚州城里常驻的几百兵御营兵要强许多。

    这是应纯之在楚州亲自负责招募的一支兵马,其将士大都来自于南渡的归正人,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山东红袄军的余部。听说李珏那头还按照当年淮西武定军的例子,给这支兵马提供了一万五千人的军粮,号曰“忠义粮”。

    可惜这支军队虽已成型,却并没有被应纯之当作守城的凭藉。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红警军团在废土 重生之民国元帅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明末:帝国崛起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