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李氏可不能断了香火(第 2/4 页)
没断。
李建不动声色,抬头对着信陵君道:“果然好剑,李建在此谢过君候赐剑。”
别人都送礼了,李建也不好一点表示都没有。
李建想了想,非常诚恳的对着信陵君道:“君候,其实你的结局无非就是如之前我说的那般,为何不早点按照我说的去做呢?那样至少你还能幸福快乐的渡过一生。”
信陵君摇了摇头,笑道:“李大夫的话,本侯心领了。但本侯既然生为大魏王子,就理当报效国家,怎么能躲在府邸之中做一个醉生梦死的废物呢?”
李建站在原地,目送信陵君离开,耳旁突然传来赵王的声音。
“这个信陵君,身为王子却不知避嫌,非要参与国家内政,将来必成魏王心腹大患!”
李建转头看了一眼,发现赵王脸上明显带着不爽。
看来这位赵王心中,多半是把亲弟弟长安君和信陵君等同起来了。
李建想了想,道:“或许大王可以向魏王提议,让信陵君去邯郸当质子。”
赵王眼睛先是一亮,随后连连摇头:“算了算了,信陵君那几千门客要一起跟来,不就是第二个孟尝君?”
孟尝君和楚怀王都被秦王嬴稷囚禁过,但楚怀王逃到秦赵边境却被赵国拒绝导致秦国将其抓回,孟尝君逃到秦赵边境利用上千门客的力量强行过境。
这就是两位同时代大人物在秦国一死一活的原因。
信陵君和孟尝君一样麾下门客一大堆,门客的质量也不落下风,这样的质子是不受人欢迎的。
一切尘埃落定,赵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返回邯郸。
负责在城门迎接的是一直镇守邯郸的上卿蔺相如。
蔺相如当众宣读太后的旨意,表达了对赵王的褒奖。
赵王听得喜笑颜开,少年的脸上满是被父母认可的兴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