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两儒争锋(第 3/4 页)
或者留下几个好的叔叔,这时候就叫做摄政王。
誉王今年已经二十有五,在这个年代是妥妥的成年人,你想想一个能发动军队,进行夺门之变的狠人,需要杀托孤重臣吗?
而且太子也二十八了,这时候都不需要托孤之臣,所以在老皇帝感觉身子不太好的时候,就把老丞相罢免了,培养了一个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就是储相,而一般的储相都要担任几年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这是个小官,但是天下国子监书生都要尊其为老师。
掌管了天下国子监学生,此人的权利就通天了。
就跟明朝,所谓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大成,都是四五品的小官,哪有一品,二品大员,这种一二品大员是进不了内阁的,一般都是荣誉称号,比如太子太傅啥的。
而前任国子监祭酒就是孙季儒这个国子监魁首,这时皇帝一说这话,国子监诸生眼睛都亮了,国相之位很重要啊,只要掌管了国相之位,那么天下百官就被他节制,这对国子监重新掌权有重大作用。
白鹿书院的人眼睛也亮了,他们初来乍到,要是能让山长坐上国相之位,那么自己这些人说话的声音都能大点了,不必被国子监的人欺压。
双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过了许久,皇帝开口道:“各位有什么推荐吗?”
听了这话武城候站出来道:“陛下,臣认为白鹿书院李善章大儒学识渊博,品格高尚,可为国相。”
这个武城候是皇上铁杆,一起光屁股长大的,也是夺门之变的主力,前不久刚世袭了他爹的武城候。
这时候他站出来力挺李善章何意,这肯定是皇帝在后面指示的啊。
白鹿书院在朝堂根基不稳,硬拼跟定打不过白鹿书院,所以就需要皇帝给找外援,找点武勋家族过来帮忙,如此便能制衡。
皇帝见状点点头道:“有理。”
皇帝与武城候一唱一和,配合的相得益彰,国子监的人见到了顿时大干不妙,这时一个御史出列。
“陛下,臣认为李善章为国相大大不可。”
“为何?李善章大儒名满士林,为何不可做国相。”
武城候闻言道:“陛下,国相统御百官,为百官之首,首先考虑的是执政能力,李善章大儒,是名满士林,可那都是清誉,他从未处理过政务,哪知道这里面的深浅,若是以他为国相,臣以为必生大乱。”
御史这话说完,紧跟着一群国子监的官员跪地道:“臣附议。”
一时间地上跪了一大片。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