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给我再来盆米饭吧(第 2/4 页)
这种经典的画面,而大部分小案子,那是连衙门都进不去的,刑名师爷一句话就给你办了。
除了刑名师爷,县衙排名第二的师爷是钱谷师爷,这也是个很肥的货啊,也叫做县老爷的钱袋子,几乎囊括了县老爷一般的收入,另一半是靠刑名师爷审大户获得。
说白了钱谷师爷就是管县城钱粮事物的会计。
老三,书启师爷,这个就是给县太爷专门起草文书的,算是行政秘书吧。
除了这老三样之外,还有一些师爷会请挂号师爷,这不是说让师爷去医院给他挂号用的,这个师爷一般类似于统计,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往来的文书誊抄,当然这个一般县衙门用不掉,需要更高一级郡守衙门才行。
而这些师爷他们吃的不是国家的俸禄,这份钱要从县太爷的俸禄里扣。
然后有了文人还不行啊,还要养捕快,牢头,这些基本班底,而这些人的俸禄朝廷也是不出的,而且县太爷也不想出,咋整,只能吃百姓了,衙门内当差的吃告状的,吃完原告吃被告。
巡街的吃小买卖家,记住了,只能吃小买卖家,比如吃完油条不给钱,上买胭脂水粉小铺子,找个茬,讹几个钱。
大买卖家不行,这些人一般都是直接单线跟县太爷联系的,是县太爷罩着的,这时候你要是还想吃他,那就完犊子了,县太爷直接吃了你。
除了这些还有抓人的捕快,抓人的捕快一般吃两条道,一条就是吃被抓的人,人抓住了,先叮咣五四打一顿,识相的连忙给钱,那咱们就温柔点,不给钱直接上手把身上的值钱东西先掏出来。
你问凭什么搜身掏东西,那肯定是看看身上有没有凶器了,那你问,收完了,身上没凶器,有钱,你是不是要还给被抓的人?
对不起不小心掉了,你说这巧不巧。
所以这时候只能认倒霉,然后呢?
第二条道,吃罪犯,街上的小偷小摸,乞丐团伙,那都是跟衙门的捕快通着呢,偷了东西,那是要给捕快们孝敬的,而且道上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小偷一般偷了东西,要在手里放两天,两天后才能出手。
为什么呢?等失主找关系,如果找到了当地捕快,捕快跟贼头放个风,小贼们就要把东西送回来,不过不白送,丢东西的要给捕快一些钱,捕快在分给小贼,算是对他精湛手艺的一种肯定吧。
至于牢头,不用说了,吃罪犯呗。
因此整个县衙的工作体系中,能吃上朝廷俸禄的只有官,就是咱们说的县令,县尉什么的,这是朝廷发银子。
然后其余人大部分都是县令养着的,还有一部分是百姓养着的。
当初李公甫要肃清捕快队伍,让县令发工资,可是费了很大力气,县令可不愿意了,我好好当个县令,我咋贪污是我的事情,你咋赚钱是你的事情,咱们有现成的规矩,你咋不遵守呢?
后来李公甫屡破大案,要案,让县令很开心啊,政绩很漂亮啊,于是就跟李公甫交起朋友了,然后知县发现天下还真有正气凛然的大蠢蛋啊,真的就不会贪污,不走以前捕快道的人,于是县令就答应李公甫,给他们开工资,不过这钱肯定是从百姓手里出的。
只不过不需要李公甫去收钱了,知县直接让师爷通知各个买卖家,你们主动点交上来,我们就不去你们家里要了,省得麻烦,所以李公甫的俸禄是从这里来的。
现在李公甫成了官了县尉,八品武官,吃上朝廷俸禄,你在让人家知县养你那就不对劲了,不会做人了不是,因此这时候,李公甫要自己伸手向百姓拿银子维持县衙团队了,维护他的手下,结果他开始不适应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