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7章 秋收(第 2/4 页)

    “你们种红薯田,也要过来帮帮忙,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别分的那么清楚。

    红薯的产量很高吧,我没有欺骗你们。”

    王铁匠高兴的说道:“韩乡长,你真是个大好人。

    我家的红薯每亩能产15石,我从没见过能亩产这么多的粮食作物。

    昨天煮了几个红薯,直接把我撑的胃难受,躺在炕上直哼哼。

    这东西也太好吃了,这么好吃的红薯,产量还能这么高,这真是棒极了。

    韩乡长给我们讲过,红薯水分大,储存不容易。

    我听从韩乡长的建议,把红薯切成片,在外面酿成红薯干。”

    “王老头那是太忙了,总摆弄他那个铁匠铺。

    没有照顾好他家的红薯地,我家的红薯能亩产18石。

    希望今年的红薯价格能高一些,这样能还清欠乡里的债,还能给儿子做一身新衣服。”

    王铁匠立刻反驳道:“我制作出来,切割红薯的工具,都获得专利。

    我把这个专利卖了五百两银币。

    我交完税,就要离开村子,已经在宝鸡县城买房,今后就是城里人了。”

    周围的村民听到,他们都非常羡慕。

    王铁匠研究那一个简单的小圆盘刀,就是切红薯快一些,竟然能卖这么贵。

    ……

    苏河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汉中城附近,最大的农场。

    这里今天要收割水稻,但却一个拎着镰刀的人都没有。

    苏五牛指挥人从车上,卸下来一个奇怪的机器。

    他兴奋的说道:“我让大家见识一下,畜力收割机的厉害。”

    这种畜力收割机,原型机是苏河讲给他听。

    但这个机器,是他带人用机床,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加工出来。

    秋收时已经造了一百多台,各地使用反馈,机器经常出毛病。

    开始收割一两亩地时,畜力收割机非常管用。

    这也是他们之前没发现问题的原因。

    等使用一段时间,畜力收割机就无法完成使用。

    机械厂被大量的退货,要不是脱粒机和碾米机的名气打出去。

    机械厂的招牌,直接就臭了。

    苏五牛绝不服输,他带着一群工匠,终于把畜力收割机遇到的问题一一攻克。

    他们解决完畜力收割机的问题,大部分地方秋收都完成。

    只剩下这一片农场,水稻还没有收割。

    苏河没想到,他让五牛叔把记忆中的畜力收割机弄出来。

    只是把原型机拖拽的畜生,从马换成了牛。

    机器使用的钢材和机床加工精度也不行。

    直接让畜力收割机在这次秋收中,成为了摆设。

    还好牛叔争气,带着工匠用手工打造零件。

    在秋收的末尾,把改进型号弄出来。

    苏五牛亲自下田赶着牛。

    牛拖着畜力收割机,在快速收割水稻。

    只是一小会儿时间,一亩水稻就收割完成。

    王仲策看着这种情景,他震惊道:“这种畜力收割机,收割水稻的速度也太快了。

    这样只要有大型畜生,一户人家使用畜力收割机,他就能管理一百亩地。”

    苏河看着继续收割机,这个机器现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特别是钢铁技术不行,刀具的使用寿命非常短。

    但它已经初步显现,机械的力量。

    “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只要机器持续进步。

    我想在几百年后,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种植一万亩地。”

    文武官员认为这种情况,完全不可能。

    别说几百年,哪怕是一千年后,这种情况都不会出现。

    苏河看着旁边的户部尚书李志升问道:

    “李尚书,各地秋收工作,进展的怎么样。

    粮食产量与往年相比,相差多不多。”

    户部尚书李志升,这段时间主管秋收工作。

    他挺起胸膛,眉飞色舞的回答道:“苏统领,我们这次大丰收。

    农民分到土地,他们种田积极性高涨。

    土地缺水,宁可去三里外的河中挑水,也绝不会让水田干涸。

    再加上我们兴修水利,土地有充足的水灌溉,产量提升非常大。

    汉中府的小麦和水稻,总体比去年大明治下的时候,能提升二成左右。

    宝鸡县那里干旱严重,哪怕是大规模修水渠,粮食产量比正常年景,也减产三成。

    红薯真是一个奇特的作物,哪怕是种在山地,它的产量也有15石,这真是太惊人了。

    现在税务局已经分批入驻储粮局,都察院和汉中报社的记者,也在各地巡查。

    保证百姓交田税的过程,官吏收税公开透明,绝对不会大斗进小斗出。”

    李志升介绍完,他向苏河询问道:

    “苏统领,我和储粮局局长高炫明讨论问题时,听到高局长说,苏统领只允许储粮局向百姓收粮。

    还有粮价问题,给农民的收购粮价,会不会太高了。

    粮食还有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这么高的收购价,加工粮食没有多少利润。”

    苏河态度没有动摇,说明自己的观点。

    “没错,民间商人不许和百姓直接收粮,他们只能向储粮局买粮。

    农民所有粮食都需要卖给储粮局,由统领府固定粮价。

    大明朝一些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

    士绅都是在秋收时候,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哪怕是丰年,农民手中的粮食也卖不上价格。

    这就是农民多收了三五斗,也吃不饱饭的原因。

    我们储粮局现在与农民直接对接,粮食全年都一个价。

    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每次秋收之前,储粮局会调整收购价格,这个价格一年固定。

    今年的粮食收购价。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晋末长剑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沉溺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江湖三女侠 不是吧君子也防 酒仙斗罗 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红警军团在废土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周守藏史 风声 秘密部队之龙焱 高武三国 重生大唐当奶爸 带着淘宝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