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三山关总兵孔宣的童年经历!(第 4/4 页)
将那未知的存在引入恐道的门墙岂不美哉?
至于打不打得过……
反正我先与他讲道理嘛!
如果他不听,再想办法让他听就是了。
万一打不过,就要懂得变通些。
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要能够达成我的目的的,那我就都可以去做,想尽一切办法去尝试,而没办法让我达成目的的途径,就要懂得及时放弃。
“三位师弟!”
“我们……入关!!”
……
另一方面。
那西伯侯姬昌骑驴离了金鸡岭,过了首阳山,一路上晓行夜宿。
又时值深秋天气,只见金风飒飒,梧叶飘飘,枫林翠色,景物虽然值得一看,怎奈寒鸟悲风,蛩声惨切?
况且他姬昌又是久离故乡之人,看到这一片景色,心中如何安泰?
恨不得一时就到西岐,与母子夫妻相会,以慰愁怀……
此时那西歧宫中,文王母太姜在宫中思想西伯,忽然风过三阵,风中竟带吼声。
太姜也是擅卜之人,当即命侍儿焚香,取金钱演先天之数,知西伯侯某日某时,已至西岐。
顿时大喜,
忙传令百官、众世子,往西岐接驾。
众文武与各位公子无不欢喜,人人大悦。
西岐万民,牵羊担酒,户户焚香,氤氲拂道。
文武百官与众位公子,各穿大红吉服。此时骨肉完聚,龙虎重逢,倍增喜气。
……
又说姬昌同申杰行至西岐山,转过迢遥径路,依然又见故园,不觉心中凄惨,想:“昔日朝商之时,遭此大难,不意今日回归,又是七载。青山依旧,人面已非。”
正嗟叹间,只见两杆红旗招展,大炮一声,簇拥一对人马。
心中正惊疑未定,只见左有大将军南宫适,右有上大夫散宜生,引了四贤、八俊、三十六杰,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籍伏于道傍。
次子姬发近前拜伏驴前,口称:“父王羁縻异国,时月累更,为人子不能分忧代患,诚天地间之罪人,望父王宽恕!”
“今日复睹慈颜,不胜欣慰!”
西伯侯见众文武、世子等这么多人都在,不觉滚下泪来,说道:“孤想今日不胜凄惨……”
“孤已无家而有家,无国而有国,无臣而有臣,无子而有子,陷身七载,羁囚羑里,自甘老死,今幸见天日,与尔等复能完聚,睹此清零反觉凄惨……”
听说这话,大夫散宜生说道:“昔成汤王亦囚于夏台,一日还国,而有事于天下。”
“今主公归国,更修德政,育养民生,俟时而动,安知今日之羑里,非昔之夏台乎?”
言下之意:成汤王被夏桀囚禁在夏台,后来忍辱负重还国,终于推倒夏桀建立殷商,如今您也是被残暴的纣王囚禁于羑里,怎么就生出如此自哀自怨之心呢?
依我看,您只要更修德政,育养民生,等待一个好的时机,您就是下一个成汤王啊!
“这……”
这话可谓是十分的激励人心。
别说姬昌了,就是在旁的其他臣子等也是听得热血沸腾。
不过有些事情可以想却不可以流于明面,更何况他虽也起过这个心思,却暂无付诸实际之勇气。
是以当即说道:“大夫之言,岂是为孤之言……”
(大佬们,求下推荐票,月票,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