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激进(第 3/4 页)
到现在,甲骑的数量也才七百六十一骑。
而且这玩意儿也金贵,日常维护耗费也不小。
马要吃好的,人也是一样,顿顿有肉,每一个都是满脸横肉的彪形大汉。
杨峥也不打算增加甲骑的数量。
道理很简单,养不起。
搭配轻骑、步甲协从作战,不说横扫天下,在雍凉也是数一数二的战力,已经够用了。
“彻底解决发羌、烧当羌、钟羌!”杜预眼神幽幽亮起。
杨峥呆了一呆,这步子迈的有些大,“高原广袤,耗费精力经营,岂不是得不偿失?”
杜预指着偌大的牛皮地图道:“非也,我军只是取其人口充实西平,而非经营高原,只需占领一些水土丰沃之地,扼守形要,大者筑城池,小者建坞堡,设置折冲府,以羌治羌,以战养战,不费西平一兵一粮,则十年内,高原将为我有!”
“羌人若是叛乱,我们岂非助其立国?”
融合并非那么简单的,两汉魏晋治南匈奴,前后三百年,依旧没有喂熟。
若是军事、技术扩散出去,搞不好吐蕃帝国提前出现。
不过杜预既然提出来,就一定经过深思熟虑的。
“羌人不同于鲜卑、匈奴、胡人,其内一盘散沙,没有法统王系,部众稍多便自称羌王,自相残杀,如今邓艾兵败、胡奋初来,两年之内,无法大举攻我,此为天时,两年之后,此策定然卓有成效!”
三四个月没见,杜预似乎变得更为激进了。
这时代的书生,不是宋以后的书生,上马能统兵,下马能治民。
诸葛武侯、司马懿、周瑜、陆逊、邓艾皆是如此。
连关公都捧读春秋。
两汉的书生更为激进,三十六骑定西域。
杨峥在脑海不断思索着此策的可行性。
匈奴那么难搞,是因为他们以前阔绰过,至今都有沮渠部、赀虏部怀念着匈奴的光辉岁月。
但羌人没有。
羌人不是一个统一族群,更应该视其为一个广泛的地域概念。
从西域到高原,从高原到蜀地,从河西到河湟,从河湟到陇右,都被视为羌地。
府兵制经过杨峥的改进,实则已经变成了一种军功授田制度。
有天然的扩张欲望。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