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中原变化(第 2/4 页)
“如今大唐空前强大,征服外域,不过是迟早之事。”长孙无忌拱手说道。
“太子,你怎么看。”李世民问道。
“回父皇,儿臣觉得,当下大唐人口,尚未恢复到前朝鼎峰,所以还得继续休养生息,以朝廷的实力,任何一国,都不是对手,唯一麻烦的就是距离,距离太远了。
从地图上看,东北方向只有高句丽三国苟延残喘,不足为虑,继续向东,则是燕国公他们去的地方,可以暂时不管,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西方和北方。
突厥虽然臣服了不少,却也有很多人并不诚心,需要应对,还有西域,谋划西域,以西域为跳板,攻略西方。”李承乾指着地图回答道。
“突厥又该如何处理呢?”李世民不动声色的问道。
“回父皇,以儿臣之见,可以内迁一部分突厥,对其进行拉拢融合,另外再迁移一些中原百姓到草原筑城,增加朝廷对草原的控制力。”李承乾躬身回答道。
“西域呢?又如何处理?”李世民又问道。
“西域势力,错综复杂,唯有先派人潜入,打听清楚之后再动手,或是分化,或是拉拢,或是扶持,或是控制,在此之前,可以先修道路,道路一通,以后即便调兵,也方便许多。”李承乾回答道。
见李承乾回答干脆,明知道他是早就考虑过,李世民还是很满意,脸上露出笑容。
“很好,你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修一条到玉门关的道路,如何规划,你列一个章程出来。”
“儿臣遵旨!”
“朕决定调两千户百姓,沿着海岸线修建四处码头,方便船只停靠补给,另外水师抽调一百大船,负责护送百姓,并且清理码头附近的危险,保护百姓修建定居点。
此事中书省和兵部协调,具体位置,去询问燕国公。”李世民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轻轻一点。
“臣遵旨!”
“敢问陛下,这码头修建的用途?需要修建多大规模,百姓又以何营生?”房玄龄询问道。
“码头用来给路过船只停靠,补给,至于规模,可以让百姓慢慢扩大,毕竟以后往来的船只会越来越多。
既然是在海边,就以捕鱼为生,可以让商船带回中原,再种植一些庄稼,不需要他们交税,想必百姓会生活得不错。”李世民思索着说道。
“陛下英明,能够不交税,想必百姓会很乐意搬迁。”房玄龄恭维道。
“陛下,只是为一点海货,商船恐怕不愿意跑那边吧?”长孙无忌问道。
“据燕国公所言,玛雅大陆,可能有一座黄金城,这事虽然只是传闻,不过玛雅人的村庄,几乎都有黄金饰品和宝石,可见那里盛产黄金宝石,这样一来,想必有一些商人愿意前去。”李世民澹澹的说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