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孙暠的目的(第 3/4 页)
排查复核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觉得,如果自己是尚书令,这些文书应该怎么批阅。
多少有些在意,毕竟扣除农桑,治安,民生之外,工艺,研究,商贸和海运这些都有汇总过来。
正是这些全新的领域,使得尚书台的工作变得那么多。
这让他想到,大吴的皇帝在工商领域,似乎也很看重。
尤其还以原本江东水军为基础,建立帝国海军,而且还不断探寻新的航路。
以前在荆州,有人讽刺这是大吴皇帝打算长生不老,命人去海外寻找仙山。
可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这样,航路的主要目的是开通商路,可应该还有别的目的。
“为了方便运兵,随时可以征服这些地方?”诸葛亮逐渐发现端倪,大吴皇帝对土地的野心非常的大,不仅是大汉原本的疆域,只要他发现的地方,都有打下来的意思。
只是这样算不算穷兵黩武,接受过儒家教育的他,多少会想到这个词。
不过庞德公是个好老师,他告诉过诸葛亮,凡事不能只看记载。
以汉武帝时期而言,前期在草原源源不断掠夺物资和人口的时候,群臣都是支持出战的。
可后来为什么就变成穷兵黩武,只因为草原太大,又不适合耕种,掳掠的物资越来越少,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世家豪族就不想继续了。
常年征战带来的消耗,总得有人买单,于是皇帝就成了替罪羊。
那个时候,也是自政权出现一来,当权者第一次下达《罪己诏》。
对于世家豪族们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同时也为后续的事情奠定信心。
自夏朝开始,所有的历史算下来,都是权贵和帝王之间的争斗史。
至于百姓,无非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和道具,不管改朝换代多少次,资源分配结束后,他们永远都是受害者。
庞德公的教育很简单:要么成为掠食者,要么成为猎物。不希望被人宰割,那就成为猎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