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落武者狩(一)落魄公子(第 3/3 页)

    华夏诸侯国中,国君的同族之人称之为公族,国君的儿子则称之为“公子”,国君的女儿称为“公女”或者“女公子”。

    所以“公子”乃是国君或者上代国君之子才能有的专属称呼,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贵族。公子可以治政,成为公族大夫;公子也可以领兵,成为一军之将。在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上,便有不少文武兼备,建立了赫赫威名的“名公子”。

    不过于正所穿越的这个“公子”却是有些悲催了。继承了原身脑海中零碎的记忆后,于正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国家乃是“邘国”,正是他“于”这个姓氏的始祖之国。

    周灭商而兴后,大举分封诸侯。由于邘地所在北扼上党之门,南控虎牢之险,交通东西各国,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武王特封其次子邘叔(姬诞)于邘地,建立了姬姓邘国。从这之后,邘叔的后世子孙便都开始以邘为氏3。

    春秋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属,氏是分支。所以于正此时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姬·邘·正,姬是姓,邘是氏,正是名。当然他如今还有个字,叫做子敬,取“德正而人敬之”之意。

    西周初年,邘国作为武王次子的封国也曾显赫一时。然而沧海桑田,周朝也由西周变成了东周。王室东迁后,邘邑所在之地因靠近王都雒邑(“雒”同“洛”,后世洛阳)附近,竟变成了天下炙手可热的近畿之地。而邘国所控的虎牢之险,更是东方诸侯上洛朝拜天子的必经之所。

    了解日本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上洛”4对于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们来说是多有吸引力的事。而邘邑所处关键之地,却无足够的实力,便如“稚儿持金于闹市”,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作者题外话】:注1:邑,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邻、邦等。有些姓氏如郑、邢、邓、邹、郭、邱等也有“阝”旁,说明在商周时期,这些姓氏是个有城邦的诸侯。

    注2:《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

    注3:于姓,中华姓氏之一,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邘叔获封于邘国,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

    注4:上洛,提起这两个字大家会不自觉地想到日本战国,其实这却是日本先学的中国。

    首先,就说这京都的名称。京都的历史始自平安时代的平安京,平安京东侧的“左京”取名叫“洛阳”,西侧的“右京”取名“长安”。看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仿的中国唐代的都城。

    再说上洛这件事本身,其实也是学的春秋时期齐桓公的九合诸侯,最后让天子承认他是霸主之事。齐桓公不仅干涉了周王室的废立,还让天子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这不就是日本战国大名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甚至织田信长等人想要上洛的原因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晋末长剑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江湖三女侠 沉溺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红警军团在废土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北齐怪谈 不是吧君子也防 风声 酒仙斗罗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