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竹楼之变(第 2/3 页)
薛乾一笑置之,轻声道:“不过是些江湖人吹捧出来的虚名罢了,让韩先生见笑了。起先便觉得先生眼熟,未曾想还真是您老。文庙虚位以待,您老至今还是不愿回去?”
韩先生神色平静道:“意义不大。”
薛乾笑了笑,不再继续追问,本就是“熟人”相逢之后的场面话,有无答案并不重要,况且一群读书人的事,他着实是懒得管。读书不少,修为却不渐长,反倒是生出极多的复杂心思,何其的不爽利,不屑与之为伍。虽然对文庙大多数读书人的观感都不怎么样,但是也不至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比如包括眼前这位韩先生在内的几人,薛乾还是有几分敬意的,却也仅限于此。
薛乾瞥了一眼那头已经死掉的妖物,忍不住问道:“五百年前,十方阁侍者项渚曾单骑游历天下,一人一枪,誓要杀尽蛇人一族。若是换作往常,对待这等凶虐之事,十方阁即便默认,却也不会表态,算是给文庙一个台阶,免得在世人面前丢了面子,终究是在打理天下事务,总不能连点威信都没有。
不过在这件事上,十方阁不仅有明言,而且还令沧渊楼和镇山楼两位楼主以山水之势为其护道,所以诛杀蛇人一族,非但是项渚的私怨,而且更是十方阁的以绝对权力下达的死命令,任何人胆敢包庇,即为同罪,不知韩先生该不该对此作出一个解释呢?倘若我今日不在此地,那妖物一击得手,就此打杀了我家小师弟,不知文庙又该如何处置?吾师这一脉虽然弟子不多,不似文庙那般大户人家,家中子弟众多,但也绝不会因此而忍气吞声。”
对于薛乾这般仿佛要吃人的问罪姿态,韩先生非但没有丝毫生气,反而眉眼间笑意更浓。一来是自家弟子日后多个亲近之人关心和在意,终归是件好事,二来也是因为这件事跟文庙或他本人并无直接关系,至于“罪魁祸首”,自然是另有其人。
话说五百年前,项渚单骑长枪,的确因私怨而将蛇人一族诛杀殆尽,但他终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某一刻,竟是不由得动起了恻隐之心,许是当时眼前的某一幕,与旧时故人景象实在太过相似的缘故,以至于他并没有对一个尚在襁褓中的蛇人痛下杀手,而且还因为蛇人年幼,便一并放过了他的母亲,只留下一句,“你们若要报仇,大可来雾隐山找我。”,然后便离开了。
灭族之恨,血海深仇,岂有不报之理,所以那位蛇人族女子在明知道不可能的前提下,安顿好幼子后,便毅然决然地去雾隐山报仇,最后则被项渚一枪挑死在山门外。
至于那个幼子,三百年后,不知由何处知晓此事,然后大闹了一处水府,夺走了一部邪门的功法,以人之血肉滋养魂魄,进而壮大自身实力。再加之群妖长眠于极北,他便冒险北上,途经如今的大旭境内,被一僧人打致重伤,只得暂时躲了起来,再后来借着大旭一统十三州前的乱局,为祸一方,残害生灵,吞噬了不少血肉。本以为自身修为足够,便试图越过镇北城,经荒原,至极北,只可惜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再次落败重伤,然后被昔日的少年将军,也就是日后的镇北王,关押在竹楼地下,就此成为小酆都内的十八恶鬼之一。
韩先生不急不缓地解释清楚缘由,然后微笑道:“那时我尚在中州为官,还未曾来到北境。如何藏匿凶犯一事,确实不知情。若要论罪,老朽也不推脱,毕竟在竹楼那边住近二十年,虽无明确的镇守之命,但也能算半个看守,所以难免有个看守不严,致使人犯逃脱的罪名。”
薛乾神色尴尬地看着张麟轩,苦着脸,仿佛在说,真是你爹干的?包庇凶犯至今,从而险些害你丢了性命,他老人家才是罪魁祸首?
张麟轩一脸无奈,师兄,这事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薛乾轻咳几声,歉意一笑,抱拳道:“韩先生,是在下唐突了。”
韩先生轻笑道:“一场误会而已,不妨事。”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