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周而复始(第 2/3 页)
老王爷冷笑道:“一国之山河,岂能轻易让与他人?”
韩先生神色异样,喃喃道;“以当下之过,从而去赢得万事之功,的确足以让很多人心动。”
老王爷面色一沉,反问道:“故而……韩先生所要相劝的就是此语?”
“最起码能够换得一家一姓之平安,不至于让当年麟诚公子的惨剧再发生在轩儿身上。作为他的先生,我不希望看到有这么一个‘圆圈’的出现!”韩先生言辞激动,有些颤声地说道。
老王爷面无表情,沉默不语。
“世间有哪一个人不是在‘寄人篱下’而活,又哪里有什么真正的自由可言?相较于最终失了性命,受些委屈又能如何。中州路远,我希望在结束于荒原的战争之后,王爷能早作打算。与其孤零零地走在大道之上,不如阖家团圆,好好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诚如王爷所言,不曾亏欠,那便无需偿还,一走了之,未尝不可。在一场避无可避的两族相争之中,一群善战的铁骑根本什么都改变不了。与此白白丢了性命,倒不如提早卸下肩头的重担。若是苏先生在世,想必也会这样选择。”
老王爷摇摇头,轻声道:“你错了,他不会的。无论是谁叩关,一寸山河都不可能相让。当年他为何极力促成那场城前之战,为得就是在国门之外歼敌主力,不让其染指三州的土地分毫。荒原不足惧,妖族亦然,所以不战而退,绝不可能。至于轩儿,我自有办法护他平安。”
“你明明已经猜到了那个结局,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当真要让轩儿挣扎在轮回中,一辈子不得解脱吗?!”韩先生十分费解,以至于有些愤怒。
“猜到不等于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因为知道了,或许就无法猜到了。话虽然有些绕口,但所谓的因果确实如此。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面对。诚如你拗着心性的‘好言相劝’,难道不也是因为如此吗?我所认识的韩黎并非是趋利避害之人,当初受苏先生之邀,一路颠簸,来到北境,可不仅仅是为了对付一个荒原。一局棋,已然落子行于中盘,就是最后仍是要交给一个晚辈,现在也不是放手的时机。中州虽好,却不是三州百姓之故乡,与其漂泊做那异乡之客,倒不如埋于此间黄土之下。”老王爷眉眼舒展,不由得轻声笑道。
一旦想明白其中关键,那么有些事就不难做出选择。对于已知的某个结局,反过来改变过程中事情的发生顺序,那么之后的一切便都会做出改变。如此一来,那么已知的那个结局还会是真正的结局吗,你所要改变的东西,当真又能有所改变?一切的已知似乎都成了未知,犹如一座深渊,让人不敢凝视。
老王爷又接着笑道:“既然猜到了是自家人,那便就此行个方便,不要再与他添麻烦了。河流改道已殊为不易,又何谈‘逆转’二字。东奔西走,甚是辛劳,若是有时间,记得停下来休息一会。自己不知道心疼,别人也会心疼的,比如父母。哪怕某天不在了,这份牵挂依旧不会少,所求所愿并不多,莫忘天冷加衣、三餐按时、尽量少些辛苦。”
一番言语,并非是说与韩先生听,而是说与某个躲在暗处,始终不愿相见的“老人”。
某些东西的抹去并不彻底,所以两位长辈依旧能寻到些蛛丝马迹,用心做些思量,依着当下的局面,以及日后有可能会发生的事,不难猜出结局。
正因如此,韩先生才会“好言相劝”,试图改变老王爷的心意,让他卸下肩头重担,从而举家迁往中州,以此避免某人日后的心有不甘,为世间彻底地抹去那个“圆圈”出现的可能性。
至于老王爷的做法,无非是“固执己见”,选择假装不知,从而不做改变,以免与人添乱。
老王爷看着面前散落棋子,笑容欣慰道:“既然孩子大了,那么一切就都随他吧。你我这些做长辈的,帮着锤炼心性,教其明理即可,无需替他做出选择。或许有朝一日,他会自己选择站在城头之上,腰间悬刀,手中持剑,然后去讲一讲自己的心中道理。”
既然万里河山在后,少年又焉能退却一步。
这句话,暂时就不说与你听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