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皆系于一人(第 1/3 页)
面前之人的混不吝功夫,冥君万年之前就领教过,故而若无正事,向来不喜同他有过多的交流。此刻被冥君握于手中的锦囊,对他自己来说,绝对可谓是重中之重,毕竟这世间真正能让他心生挂念之人,实在是屈指可数。
作为冥界之主,手握生死规则,无论是远古神灵,还是如今的人间,都要心怀敬畏,不得有半分亵渎,然而此时此刻的他,也不免神色疑惑,甚至有些举足无措,难以置信地与鹿衍问道:“当真可以?”
一袭青衫的教书先生面带微笑,轻声说道:“身处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之中,自然是独木难支,但若有人在旁扶持一二,未必不能一帆风顺地到达彼岸。道友,似你我这般看似超脱之人,在他人眼中如何暂且不论,只说自己。难不成在您来看,我们就从始至终站在彼岸?”
鹿衍自问自答,神色有些轻蔑道:“所谓高远,不过是自欺欺人之举,归根结底也还是自误。高处不胜寒,云遮雾绕之下,有些事情,你我未必能看得清楚。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即为变数。如此衍生出诸多脉络,便是你我无论如何也思量不及之处。黄泉尽头,即是众生归处,然而这句话却并非是您自己所说,反倒是某个丫头的杰作。”
冥君面无表情,如实回答道:“确实如此。”
酆都山,冥府殿,前者的悠久“道龄”仅是比星海略逊一筹,然而后者却是不容置疑的“晚辈”。
昔日一个失魂落魄,泪流不止的女子梦游酆都山,冥君见她可怜,便赠了一壶某人亲手酿造的忘忧酒水,帮着她以一种“看似斩断,实则莫忘”的法子,与一位负心的读书人彻底划清界限,此后形同陌路,纵使相见,亦不相识。
至于她真正忘记与否,一壶酒着实决定不了什么,所作所为也仅是让她醉上片刻罢了。有些相思,注定无法得到回应,所以只要自己不曾放下,那么他便会一直留在心中,注定难以忘却。一场大梦,若是连自己都不愿醒,旁人又能奈之如何?
作为回报,那名女子曾只身一人待在酆都近千年,不仅建立了完备的酆都秩序,而且还打造出了天地间第一座轮回之门。自此以后,世间便多了三种说法,即前尘,今生,以及来世。那名女子既是轮回之道的创建者,亦是世间第一位走入轮回,进而去往来世之人。
念及这位如今一世该是姓叶的女子,鹿衍不由得摇头苦笑一声,呢喃道:“秋日落叶,偶然飘入书页间,读书人‘狠心’地将其闭合,此后身坠囚笼,再难逃脱。再有一叶,落入熊熊大火,看似毫无生机可言,实则待灰烬随风去后,秋叶仍在,奈何不自知。”
冥君神色如常,淡淡地回了一句,“那丫头如今身在十方阁,你不如回去一趟,也好在她耳边唠叨几句。”
鹿衍摇摇头,轻声解释道:“既然至今梦仍未醒,便依旧归不得家,索性就在外继续游荡着。更何况,若一旦返回楼中,岂不是成了最小的那个,要是姓叶的丫头与我摆那师姐的谱,除了默默忍受之外,还有别出路?作为十方阁内仅此一位的女眷,先生尚且不敢触其怒,我们就敢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此也算落得个清净自在。”
冥君低头看着手中锦囊,微微皱眉,沉声道:“我不喜欢你这兜圈子的性格,有话不妨直说。某些无关之语,我不希望再从你的嘴里听见。还有,你还不曾回答我的问题。”
鹿衍会心一笑,问道:“看似无关,当真无关?”
两人身后,一颗绯红的竖眼骤然睁开,死死地盯着“眼前之人”。与此同时,整座酆都山忽然剧烈震动,遮天蔽日的黑雾中似有雷声响起,无数至阴气息纷纷去往更高处,逐渐化虚为实,仰头而望,眼中所见竟是一只巨大手掌。
一袭青衫,看也不看,然而心中已知发生的一切,扯了扯嘴角,神色无奈道:“若是一言不合便动手,其实倒也说得过去,似这般便要调用真身之力,您至于不至于?”
“我并无心情与你开玩笑,所以,我希望你能如实回答我的问题。”
阴风阵阵,道韵磅礴,非但酆都震荡不安,甚至连整座人间也有所波及。不过这种“余威”很快便被打散,因为那座位于天地中央的阁楼,忽然荡起了一圈圈“涟漪”,途径七十二州各处,最后止步于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人间与酆都的交界所在,宛若大河之水,泾渭分明。
陈尧站在围栏处,神色凝重,心中满是担忧,喃喃自语道:“如此作为,就不担心适得其反?或许冥君如今根本就不认某人昔日的三君身份。”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