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清白(第 2/4 页)
“大人,请对照这些书信、账本上教字的写法,与那封信上的教字做个对比,就知道草民所说的绝对是实话。这封信根本不是我父亲亲笔书写。”韩涛态度坚定地向李祝说着。
李祝走到桌前,一一地仔细辨认查看着书信和账本,终于看出了端倪,微微点头。
“不错,这封信上的教字的确有问题,不是你父亲写的。”李祝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唐周听到这里大惊,瞪大眼睛看着韩涛和李祝,显然不相信眼前的结果。
韩涛冷冷地转头对唐周说着:“这里面已经有二十四封书信,还有三本账本,一共出现了二十七个“教”字,我父亲用的都是小篆的写法。”
“这些书信、账本的时间横跨了将近二十年,说明我父亲从年轻时就习惯了用小篆来写这个字,已经根深蒂固!”
“可在这封宣誓要效忠太平教的书信里,用的却是隶书,这不是假的,还有什么是假的?”
唐周听到韩涛的话一下愣住了,显然他没有想到,韩涛会找出这样的问题。
“也许他就是随手写的,没有用隶书……”唐周还想狡辩。
“一派胡言,一个人写字时用的笔体习惯,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尤其是已经用了二十年时间形成的习惯。更何况,如果我父亲如果真的如你所说,是要宣誓太平教,这份信就极为重要,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用自己习惯的笔体,偏偏在这个字上要更改?”
韩涛的一番话说得唐周哑口无言,无法辩驳。
“唐周,马元义和我父亲曾有生意往来,你作为他的助手,也经常和我父亲对账,并有书信往来。我不得不说,你的确是高手,竟然能通过这些文字,就模仿出我父亲的笔迹,写出这封足以乱真的书信。”
“但你绝对想不到我父亲,虽然大部分时候是用隶书来书写文字,但却有几个字保留了用小篆书写的习惯。”
“或许这是他儿时学写字时的,不同先生所教所养成的习惯。但这个习惯,却恰恰救了他一命!”
“现在我们绝对可以相信,这封信就是你伪造的!”
韩涛大声地向李祝和唐周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韩涛的记忆力惊人,有着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能力,他在刘和的陪同下,翻看书信和账本时,就是在努力查找笔迹的不同。
最终,他终于看出了这个“教”字的微小差别,从而确定了这封信是有人模仿韩顾的笔迹所写的。
此时的韩涛,心中暗自庆幸,多亏以前没少研究古文,知道中国的文字,从东汉的末年开始慢慢由小篆转变为了隶书。
而韩顾显然就是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保留了一定过往写字习惯的类型。
在韩涛前世的时候,曾经跟台省的一些演员、工作人员有过接触,他们虽然看得懂内地简体字的剧本,也能简单地书写,但还是更习惯用繁体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