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军校(第 2/3 页)
古代几乎没有正式的军事院校,曾经宋朝是有武备学堂的,但学习的内容跟现代的军事院校还是不能比,而鬼谷子老先生在云梦山水帘洞隐居讲学的地方,也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但那所军校出来的牛人太多,像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都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纵横家,所以那里不能称为军校而是争霸圣地。
皇帝沉吟,由他亲自出任掌院,他还是有些心动的,毕竟他久不掌兵,而军中很多时候讲究的是情分,这个是客观现实,不是多喊几句忠君口号就能改变的。
“朕即便出任掌院也没有空闲啊!”皇帝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陛下不必亲自管理,只新生入学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您出席即可。”张晓珲说道。
“好,你拟一个折子呈上来,这武备学堂究竟应该如何办,你列清楚呈给朕,朕再交由兵部审议,你先大概给朕说说,这武备学堂都教些什么。”皇帝说道。
“武备学堂可开设各兵种科目,比如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枪械科,工兵科和辎重科,咱大乾日后要出海,还需设有水兵科。”
张晓珲说道。
这是把大乾军队现代化的第一步,曾经的北洋水师即便拥有着亚洲最强舰艇,但因为军队管理还是老一套,结果仍然在甲午海战中败得一塌涂地。
“你尽快把折子呈上来。”皇帝说道。
“是。”张晓珲应道。
兵器工坊将会在严明昊的主导下实现流水线生产,枪械的各个零部件由不同的模型和机器生产,工人们只需要学会其中一个枪械部件的生产和操作,而后再由工匠组装。
但是要批量造出这两款枪械最少需要两个月时间,这段时间足够张晓珲准备好武备学堂的各项资料了,而且训练新兵其实不需要他亲自参与,此前他就按照现代军事训练的方法训练跟着他上山下海的三十名突击队员,枪械出来以后他只需要给他们补上战术训练里的持枪卧倒、端枪卧倒两项,另外就是射击训练里枪支的分解结合、瞄准练习和实弹打靶,这三十人就是实打实的教官,每个人都可以带一个新兵连。
根据兵器工坊的产能五千支步枪也得分两批制造,刚好就分成两批训练。
皇帝跟张晓珲交代完了新兵训练的事情,又有大臣求见,也就没有时间提萧元锦的事情了。
这边张晓瑛按照跟刘叔约好的午时去了卫国公府,修路的工长已经在府里等着她了。
工长姓李,三四十岁的样子,带着二十二三岁的儿子李路远一起来了。
“见过郡主。”父子俩一起给张晓瑛行礼。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