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战术(第 2/4 页)
毕竟大部分人靠着两条腿赶路,蒸汽机螺旋桨船也不像火炮那么简单容易打制。
好在卫靖早有防备,挑选出来的炮手在张晓珲的训练下也掌握了迫击炮的操作程序,试射的炮弹炸点误差不超过三十米。
美中不足的是,炮弹仍是太少了。
“卫将军,’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是我军优良传统。”
接到皇帝口谕的当下,张晓珲就跟卫靖讲了这句话。
前几天张晓珲带着人一直潜入到了南诏国的曲靖才停止,绘制了详尽的军事地图,以卫靖带着的不到一万人,要想攻破曲靖是不现实,但是加上火炮,推进到曲靖的北盘江岸还是没问题。
卫靖听到这所谓的优良传统,“战术穿插”他擅长,还应该加上“迂回”二字,这也是他屡屡以少量兵力击败敌方的致胜之道,这“给老子炸”是什么鬼?若不是他张大郎捣鼓出来这火炮,他大乾军队啥时候炸过?
“张将军可否赐教?”卫靖虚心请教。
这话正中张晓珲下怀,于是每天训练之余,张晓珲便拉着卫靖大谈解放军经典战例,穿插迂回战术虽然是由霍去病首创,但是在我军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使之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辉煌战绩。
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穿插迂回战术更是被志愿军运用得出神入化,“如果没有阻力,中国人的整个纵队会穿过防御工事,一直深入到联合国军阵地后方”“中国人擅长穿插到我军薄弱部位实施袭击和强攻,把我军阵地分割成若干小目标各个歼灭……”
以上这些文字,来自美国、韩国不同年代的朝鲜战争官方战史,所描述的都是志愿军神出鬼没的穿插战术,许多美国、韩国等参战国的精锐部队都因此大吃苦头。
而我军百战之余,穿插迂回战术早已炉火纯青,在许多战斗指示中都能找到“你部应以迅速勇猛之穿插,插入敌后,分割围歼之”这样的语句。
卫靖听到这样多则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军,少到仅有一个的普通士兵的调动穿插,听到从将军到普通士兵都具有的超高军事素养,都让他意识到张大郎曾经所处的是一支何等强大的军队,这样的谈天,比他自己研读多少本兵书都要有益得多。
俩人常常会聊到深夜,好几次张晓瑛发现哥哥没有回营帐找过去,那两人还在热烈探讨,通过这样的交谈,卫靖了解到火器的发展方向和最适合的打法,而张晓珲则是成功地把卫靖从妹妹的身边赶走。
当然他也有心让卫靖掌握解放军这一战术的精髓,毕竟这一战术即使在现代的信息化战争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卫靖既然是自己的准妹夫,他不教他还教谁呢?
接到前方斥候的报告,卫靖通过望远镜的镜头看到了南诏国的象兵来势汹汹,他已经得到了朝廷要对南诏国用兵的密诏,但是起码还有五天第一批援军才会赶到,而镜头里的南诏象兵已经不足十里了,兵力不比上次来的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