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第 3/4 页)

    二是宣布了一件大事:“郡大尹盛赞第五里义仓、义钱乃是美政,决定明年在临渠乡推而广之。”

    不得不说,第五里筹办的义仓、义钱确实给里民、族人带来了利好。

    义仓在去年冬天和青黄不接,粮食吃紧的时候,起码救了里中三户人家的性命。

    而更显著的效果就是,里民们可以先借义钱应算赋之急,不必忙着在八月份将粮食贱卖出去。若苟到入冬甚至是青黄不接之际,将陈粮高价出手,能赚它几倍的钱,再将所借补上不迟。

    至于盐铁,也不必花大价钱挨宰。且不说农具可以从大宗借用,第五伦这官可不是白当的,早就有了渠道。加上第四咸在河东那边有关系,甚至还能得到批发来的廉价盐,再平价分予族人。

    总之,义仓、义钱给第五里整体带来了极大利好,扶助亲戚还得到郡中称赞。张湛便看上了这点,声称若能让天下效仿,第五伦功绩将不亚于宣帝时推行常平仓的大司农耿寿昌,升官指日可待。

    第五伦却不喜反忧,力劝张湛,应该缓一缓,切勿急躁。

    张湛觉得他在故意拖延,以为第五伦不愿分享成功经验,可实际上,第五伦还真不是敝帚自珍。

    “张君,我听闻天子恢复井田,最初是在封地新都国试行,据说时有嘉禾之祥,举效不错,遭翟义反虏逆贼而止。”

    “于是到了始建国年间,便将王田私属令推至全国,敢问张君,如今这国策推行得如何?”

    当时张湛就沉默了,还能如何?名存实亡呗。

    占田超过八顷必须分地给邻居这荒唐命令,因无法落实而被叫停。土地奴婢不准买卖还在坚持,虽止住了关内豪强的兼并欲望,但也让农民借不到贷,连卖身都没法卖,许多人被逼上绝路——这是张湛的看法。

    义仓、义钱和看上去很美的王田私属制一样,小规模实行尚可,一旦强行铺开,非但不会给本郡农夫带来利好,反而是场灾难。

    因为要让这举措不害人,要求实在太高。

    首先得有一个像第五伦一样,不图功利只为赚取人心的宗主,无偿为义仓义钱补齐缺口——能甘之若饴做赔本买卖的,若不是野心家,就是真圣人了。

    其次,这宗主还得颇具威望和信誉,能推行严格的监察制度,避免监守自盗。

    少了这两点,所谓义仓义钱,不过是给众人加了一道苛捐杂税。第五伦闭着眼都知道,最终肯定会整出“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种缺德事来。

    在第五伦力劝下,张湛勉强答应暂缓,但还是要推行。

    明年,也就是地皇元年,以临渠乡为试点推广;二年扩大到长陵县;三年到列尉郡;四年上报天子,让整个关中效仿;五年扩展到全天下……

    第五伦心中却暗想:“这大新,还撑得住五年么?”

    他也不劝了,一口应下,正好借着张湛这虎皮,强制临渠乡诸第将义仓、义钱搞起来。

    各家根据人口、家财给宗主第五伦交钱,由他授权亲信族人管理。

    这就是变相地向各族收税了,众人面面相觑后,还是答应了。毕竟第五伦也表示,若能如此,从下个月起,各家都可以推荐一到三名孩童来义学免费就读。

    义仓因为是粮食屯储占地方,故在各里分别设置。

    第七彪支支吾吾地表示,义仓可以接受,但可否在借时,收取一定的利息,不多,就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以下,各家自行定夺。”

    第五伦道:“且隔年不还才准收。”

    就让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计较吧,最后人心收归于他就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武圣! 志怪书 仙人消失之后 阵问长生 山河志异 剑啸灵霄 玄鉴仙族 五仙门 魔门败类 彼岸之主 叩问仙道 过河卒 神话之后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小狐妃,太凶萌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卧虎藏龙 神话之后 志怪书 仙父 阵问长生 过河卒 不朽凡人 仙人消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