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7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 1/4 页)

    王莽一直坚信,汉朝以来两百年的土地兼并,是亘古未闻之事,都怪商鞅坏了井田——反正秦与商鞅会背下所有黑锅。

    既然如此,王神医也对症下药,认为非恢复井田制难以消除,只可惜他做皇帝那会心太软,被豪强士人们连番游说:“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

    王莽那时候“糊涂”,遂做了妥协。

    可现在王莽明白了:“改革不彻底,不如不改革!”

    “尧舜复起而弗能行?汤武办不成的事我办,孔孟没复成的古我复!”

    一句话,董仲舒和汉朝诸儒只敢脑子里想想的事,他王莽,都要一一实践!

    如此,方能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址,齐民财之丰寡,正风俗之奢俭。

    王莽相信在井田制下,会出现贫富均衡,人无余力,地无余利,人与人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的大治情景。

    仿佛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一夜之间,从大乱到大治。

    至少在王莽眼里,南阳确实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一年以来,赤眉控制的南阳各县皆已完成授田,如今是耕者有其田。”

    过去的主要阻力是豪强,如今这难题被赤眉强大的武力横扫镇压了,一切就顺顺利利,就完全不存在问题——赤眉“国人”和当地“野人”分地差距颇大,后者还得给前者白白劳动,不少中家分到的土地还没过去多,因为田土瘠肥不均,地头上闹出了很多人命,这些细枝末节都不算问题的话,形势确实不错。

    而王莽亲自盯着的宛城周边情况也颇好,佃农、农奴翻身后劳动积极性确实搞高了不少,一听说往后不用收赋税了,虽然将信将疑,但人都是要吃饭的嘛,不但耕作私田努力,替井中公田干活时也不偷懒,王莽北上时,正值当地谷物丰收。

    所以他才敢说“大成”,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

    但就在王莽吹牛时,在南阳负责秋收纳粮事务的刘恭、刘盆子兄弟,在抵达新野县时,却面面相觑,齐声说了两个字:

    “不好!”

    ……

    所谓井田,便是一井之内,八户人家需通力合作完成耕种,所获产物平均分配,其中,百亩公田所获产物尽数归赤眉所有。

    纳粮时,将公田里的收成割走即可,私田分毫不取,也避免了复杂的计税亩产等问题。

    但前提是,公田里得有粮食,足够的粮食。

    刘恭和刘盆子到达新野县后,没见到丰收,只瞧见许多地只有三三两两蔫蔫的粟穗,又从镇守当地的赤眉巨人口中得知,新野县三成的“野人”在分到土地后,却宁可扔着不种,而选择了逃荒!

    好容易逮到一个逃荒后溜回家来的人,刘盆子好奇地问他: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剑啸灵霄 彼岸之主 盖世双谐 仙人消失之后 志怪书 神话之后 五仙门 玄鉴仙族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阵问长生 武圣! 山河志异 叩问仙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过河卒 修仙琐录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九阴九阳 剑来 彼岸之主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仙逆 天影 在九叔世界修仙 为龙之道 武圣! 明夷于飞 剑啸灵霄 我不想上梁山 卧虎藏龙 诸天神藏 不朽凡人 中州录 遮天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