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 1/4 页)

    “思及往事,予待前朝宗室、列侯,可谓仁至义尽。”

    当初王莽为了上位,所拉拢的对象也包括汉室皇族。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王莽的主持下,本着“兴灭国继绝世”的原则,立了三位因为作死丢掉王位的刘姓诸侯为王,又让汉兴起以来大功臣后裔失侯者重新继承爵位,共一百一十七人。

    仅三年后,类似的福利又发了一次,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刘姓宗室九百余人参加明堂建成后的大祭。对这些受征助祭的人,或增加其封地户数,或赐封爵位,赏赐金帛,任命当官,各有等差。

    此举惹得被汉家大宗压制得服服帖帖的宗室诸侯都拍手叫好:“安汉公虽然姓王,但对吾等,比历代先君还好!”

    于是王莽代汉,虽也有几个姓刘的反对,其余人无不稽首赞同。

    虽然后来,王莽还是将刘姓宗室担任郡太守者都调任谏大夫,诸侯王去掉王号改称为公,全部上缴印信,只享受一份荣誉。

    可这期间王莽却未杀一人,连宫室和土地都给他们留着。

    于是在新朝宗室王姓子弟被苛刻压制,土地不得超过三十顷,轻易不准出府邸的情况下,前朝宗室刘家人却依然过着不比封君差的生活,坐拥良田千顷,宫室园囿,反而成了地方实力派。

    今朝的剑不如前朝的刀,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观。

    在王莽想来:“圣人言,以德报德,予以圣人之仁待汝等,汝等也应以诚相报。”

    可让王莽失望的是,不管是王田令还是限奴令,这些前朝遗老遗少都不愿遵守,当井田制推行三年不得不废弃的时候,王莽只感觉到委屈,他已经带头革了自己儿子、宗室的命,天下人怎么只口头称赞,却无人效仿,也做一点牺牲啊?

    就在那时,他头一次生出了”既然彼辈不愿,那便强行均之”的想法。

    “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汉平帝时,王莽主持过一次料民度田,全国的户数是一千两百多万户,人口总数五千多万不到,但考虑到隐户和未能统计的奴婢,编户齐民,应能超过六千户。

    但各郡报上来的已垦土地,却只有区区八百万顷(汉代小顷)!

    暂时不考虑没报上来的土地,王莽让人算过,如此平均下来,每户不足68亩。考虑到土地泰半集中在贵族豪强手中,分到平民百姓头上就更少了,也难怪佃户如此之多。

    思索尝试的失败,王莽觉得是自己威望还不足,虽有文德却无武功。

    王莽一拍自己的聪明脑瓜,对四夷开战不就行了!

    一来能夺取适合耕作的疆土安置流民和奴婢,二来也能为朝廷赢得巨大的威望——汉武的改制,不就是在痛揍匈奴,赢得几次大战后才得以在国内破开重重阻力推行的么?

    想法倒是不错,计划环环相扣,可别说匈奴,连南方小小句町,新军打了三次屡屡无功。一眨眼十年过去了,朝廷连西域、西海都丢了,威望直接跌落地表,第一个环节便没了结果,后续计划自然也无从推行。

    而天下,亦已进入“不患贫而患不安”的阶段,曾经享受王莽厚遇的刘氏宗族,前朝余孽们开始不安分,甚至还冒出了刘伯升这等妄图复汉的大逆!

    背叛!王莽明白了,从一开始他就被刘姓、豪强们背叛和欺骗,但所有的叛徒都会偿还!他们会用自己的鲜血偿还的!他们要溺死在自己的血里!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剑啸灵霄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盖世双谐 仙人消失之后 志怪书 神话之后 五仙门 玄鉴仙族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阵问长生 武圣! 山河志异 叩问仙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过河卒 修仙琐录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九阴九阳 剑来 彼岸之主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仙逆 天影 在九叔世界修仙 为龙之道 武圣! 明夷于飞 剑啸灵霄 我不想上梁山 卧虎藏龙 诸天神藏 不朽凡人 中州录 遮天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