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8章 我有一言(第 1/4 页)

    论及天下名将,王邑若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当年王莽称摄,代汉之心昭然若揭,有东郡太守翟义自诩汉家忠臣,遂与当地刘姓宗室勾连,赶在九月郡兵都试之时悍然举兵。勒其车骑、材官士,募郡中勇敢之士,部署将帅,自称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讨伐王莽。

    一时间三郡响应,人数多达十余万人!

    与此同时,乘着朝廷精兵东进平乱,三辅也有党羽响应翟义,槐里豪侠自称将军,同是是十余万人举事,连未央宫前殿都能望见火光。

    这声势浩大的两场举事,却被王莽的从弟王邑挂帅,轻松平定。

    王邑从容指挥,一战陈留,首役告捷;再战圉城,破翟义大军;追至固始,斩首敌酋,碎尸于市,声势浩大的举事轻易扫平,前后不过三月。

    而后王邑兵锋西向,合击关中叛军,不过两月,便殄灭殆尽,诸县息平。还师振旅,王莽置酒白虎殿,劳飨王邑,称:“吾弟当为天下第一名将,今之师尚父!”

    那便是新朝的立国之战,在此之后十余年,天下再无大的叛乱,王邑之后也跻身“三公”,封上公,志得意满。

    但在那之后,大小战争便再没有王邑的份,皇帝只把他将作镇国之宝,供在常安。打西域、西南夷时,王邑屡屡请命,却被王莽以“杀鸡焉用牛刀”婉拒。

    那与匈奴的征战总得让他上场了罢?算起来,新朝第一次对匈奴宣战,还是在十年前,发动了十二路大军北伐,分道并进。结果王邑将名单从头看到尾,仍没有找到自己的名。

    这次也一样,皇帝决定以大司马严尤为主帅,更始将军廉丹为副。

    对此王邑很不服气,暗道:“我为新将,更是皇室宗亲,有攻城野战平定叛乱之大功,而严尤不过是熟读兵法,赵括一般的人物,就靠出谋划策,以口舌为劳,反而与我同列三公,凭什么?”

    今日是皇帝给严尤授斧钺的日子,王邑身为大司空必须出席,他怏怏不乐地整装而出,却在府邸门口被人拦了下来。

    “大司空,我有一言!”

    王邑孰视被仪仗拦下的来人,黄绶小冠,三旬出头,却是自己去年征辟来的大司空议曹史、代郡人范升。

    “辩卿又有何事?”

    范升下拜道:“下吏所奏的文书,大司空可曾看了?”

    不提还好,一提这个,王邑就皱起眉来。

    范升的上书,是针对王莽征讨匈奴之事而发,他在文章中说什么“天子认为远方不服是最大的忧虑,范升却以为,国内百姓不悦才值得担忧”。

    通篇都是对北伐的劝诫,认为朝廷举动不合时宜,王莽做事与常理相反,就好比在覆车的故辙上奔驰,在败亡的轨迹上亦步亦趋。

    王邑挥手驱赶他:“你一介儒生,专心钻研擅长的《梁丘易》去,懂什么国政军事?少发此狂妄之言。”

    范升急了,张臂跪在地上,拦着王邑要往前踏的脚步道:“大司空,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正逢冬日,却征调丁壮到远方服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关东连年大旱,已经涨到一石数千!吏民陷于汤火之中,便不再将自己当做国家之民,而会心存逆乱之心了。再这样下去,我唯恐边塞胡、貊尚在塞外,青徐之寇力子都、樊崇、吕母却要进入帷帐,兵临阙下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玄鉴仙族 五仙门 剑啸灵霄 志怪书 魔门败类 彼岸之主 叩问仙道 过河卒 山河志异 武圣!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阵问长生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仙父 卧虎藏龙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神话之后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不朽凡人 阵问长生 仙逆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