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76章 北狩(第 2/4 页)

    “中垒校尉刘向及其子刘歆便是在此校书,各类书籍整理得当,一一按次序运走即可。”

    汉朝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是巨大的,汉武帝明面上独尊儒术,然对诸子之书依然重视,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到了元成之际,皇帝虽然治国不咋地,却都是爱书之人,求遗书于天下,并安排了人手分类整理。

    梁丘赐家族也曾参与此事,遂一一道来:“刘向校经传诸文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

    “每校成一本,由刘向画出篇目,修改错误,写出提要。”

    “刘向死后,又令其子刘歆承父业,将秦末以来藏书加以校勘、分类、编目后写成定本,分为提略总页、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七部分,故名《七略》,一共三万三千九十卷,王莽时又征了一次书,由子云公校堪,凑齐了四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卷,合为《别录》。”

    自从三皇五帝以来,诸子百家、医术方技,中国几千年的知识文化,就浓缩在这四万多卷书里了。

    难怪刘歆和扬雄二人,不但通五经辞赋,天文地理、杂技方言,无所不通,名符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都是一边校书,一边汲取养分啊,也由此才有了《山海经》《方言》的诞生。

    光只写了目录的《七略》《别录》就够装半车,更别说正主了。起码要上百乘车拉五趟,才能把这些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的知识运完。

    翻着七略,第五伦不由暗暗感慨这两位老人的命运:“你们要是在这阁里安心搞一辈子学问,不要去碰政治该多好。”

    扬雄的成就或许能比现在更大,而刘歆,也不会闹出学者公知治国晚节不保的笑话。

    扬雄到最后是活明白了,可刘歆,还糊涂着呢!

    糊涂的不止是刘歆,还有刚从城外赶来的王隆。

    “将军运书出城,究竟是意欲何为?”

    “文山,如今形势不妙啊。”第五伦唉声叹息:“我未能夺下关隘,使得关中成了四战之地,东南之商於,东北之师尉,皆门户洞开。而兵力只够专攻一面,我选择打田况,夺取河西,然商於的孔仁及武关尉竟降了绿汉。”

    绿汉便是指绿林之汉,第五伦却是和方望心有灵犀,也用了此称。

    “绿林军已在昆阳赢得大战,宛城可能都已失守,彼辈士气正旺,随时可能派兵入关。我军连续作战旬月,疲惫不堪,而渭南大姓态度叵测,我料想,常安很快要面临一场血战!我军没把握一定赢。”

    第五伦指着一车车运出的简牍:“我知道文山担心何事,这些都是夫子曾参与校堪的心血,于你我,于读书人而言,是无价之宝。但对绿林流寇来说,却一文不值,彼辈或许会用来烧火,重蹈项羽焚烧秦宫覆辙,我若坐视惨剧发生,也将成千古罪人!”

    “既如此,倒不如妥善运走,使其远离兵灾,若文山愿意,此事就交给你与梁丘将军来筹办!”

    王隆被第五伦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已在点头了:“我一定护好诸书。”

    第五伦的目的还不止于保护文化典籍不失,这四万多卷书,于他而言,还有一个十分现实的作用。

    “对这年代求书若渴的读书人而言,书在哪,他们的心,他们的目标,就在哪!”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彼岸之主 叩问仙道 过河卒 玄鉴仙族 剑啸灵霄 武圣! 阵问长生 山河志异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我不想上梁山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过河卒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阵问长生 仙逆 遮天 修真门派掌门路 造化娲皇 仙人消失之后 中州录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一渣到底[快穿] 原来我是道祖 五仙门 我是仙 穿越战国之今川不息 冰河洗剑录 剑来 神霄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