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71章 冯衍(第 1/4 页)

    面对侯芭的担忧,第五伦没直接回答,只对王隆道:“文山且说说,夫子当年为何厌恶今文经学?”

    王隆应诺:“大王说过,汉武独尊儒术,其实是让百家归一。当是时间也,五经学派尚且还能相互争鸣,大一统、华夷之辩、大复仇,都于现实政治有所裨益。”

    “可百多年后过去了,今文经学已不复昔日进取,而是暮气沉沉,博士老儒们沉迷于钻研字句,除了经、传以外,衍生的家法、师法日益繁琐,动辄上百万言。与其他学派还以邻为壑,高筑壁垒。这一点,夫子和刘歆都曾痛斥批驳过。”

    “但汉家取士,居然是从这样一群人中挑选,精通五经成了晋升之资。经学博士们做了三公九卿后,又试图从微言大义中按图索骥,将古时制度只言片语,在治国时还原,汉末政治焉能不败坏?”

    第五伦颔首,确实如此,在出题“汉家气数已尽”时,他也和王隆等人讨论过“国家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话题,前车之覆啊,焉能不鉴。

    单从意识形态上说,汉朝后期的治国思想整个歪了。从汉元帝到汉平帝,半个世纪里,出身宿儒的朝廷大臣除了争权夺利,最热衷的就是改制复古,把皇帝都忽悠瘸了,将秦制视为原罪,承秦制的汉家王霸制度也有罪!

    这可不行,必须改!但改革却只浮于表面,诸如丞相改名大司徒、御史大夫改名大司空。

    亦或是在汉朝皇帝要保留几个祖庙上反复斗争,争了几代人,终于有了成果,砍掉几座庙,却因为汉平帝生病,担心是祖宗不高兴,又改回了最初的模样。

    好像这么一改,王朝末期的种种弊端就能迎刃而解,祖宗就会保佑汉朝万世一系。

    当然,在这些事遭到掌权外戚阻挠而搁置时,清流们就想当然认为:“国家日益败坏,是因为王道复古还不够彻底!”

    就跟后世“之所以中东混乱,是因为民主不够彻底”一套逻辑。

    王隆斥责起刘歆来毫不留情:“刘子骏本与夫子是同路人,也厌恶今文经学做派,抨击博士们分文析字,烦言碎辞。但他的办法是兴古文经,考证儒家经典的原意,结果越做越古,成了新的学阀。到头来,仍是标立新经,争立学官。”

    于是就有了王莽、刘歆合作后,轰轰烈烈的改制,来了一场中原之春,先把大汉改没,又把新朝改灭了。

    第五伦接过话说道:“但夫子却不同,夫子推荐孔子,言仲尼之道犹四渎也,经营中国,终入大海,师兄一定记得这句话。”

    侯芭颔首:“夫子遵循的是五经本原,希望能合五经之学识,为现世所用,而非钻研字句。”

    第五伦拊掌:“然也!夫子说过,孔子圣道在古时有杨、墨之学塞路,多亏了孟子辞而辟之,前路方才畅通。”

    “然而如今的五经博士,窃自比孟子,实则他们才是塞路者!彼辈售伪而假真、羊质而虎皮,甚至忘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肆意用谶纬之学来曲解五经!”

    作为朋友,刘歆和扬雄就在此分道扬镳,刘歆想用古文与今文竞争,引回正道。

    而扬雄觉得不管古文今文,经学已经彻底忘了孔圣初心,倒不如立足于五经之根源,来建构新的经学体系。

    说白了,两个老头都想做新圣,只是走的路数不同罢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过河卒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山河志异 武圣! 彼岸之主 剑啸灵霄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志怪书 阵问长生 叩问仙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仙父 卧虎藏龙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神话之后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不朽凡人 阵问长生 仙逆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