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35章借贷(第 1/4 页)

    “文山,你也要余三思?”

    茂陵城中,第五伦又迎来了一个劝诫者,看着自己的师兄王隆,他有些感慨。

    第五伦打击渭北三十三家豪强时,王隆与其叔父王元作为被第五伦敲山震虎的“虎”,没敢说话。但今日,王隆却忍不住来进谏,请第五伦打消风传于五陵的焚券之事。

    王隆拱手道:“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有家有国者,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其中以信最为重要,契券本是信誉之凭借,不可焚也!”

    对王隆,第五伦还是愿意讲点实话的,沉吟后道:“文山,你虽以文学才干闻名五陵,但可曾细细行走过乡里看看?”

    “如今关中小农,大多是五口之家,能在田里耕作的壮劳力,不过才二人,二人合力,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获不过百多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平素还得上山砍伐薪樵,替官府服徭役,运气不好甚至会被打发到羌中西海去,一去就是几年。两个壮劳力,就变成了一个,那种时候,妇孺老幼都得下田才能保证收成。”

    “农夫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才能勉强满足衣食所需。还得算进平素亲戚应酬,红白两事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家中也没有余粮、存钱。”

    “已勤苦到如此地步,可收成却不稳,还得担忧水旱突发,以及官府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尤其是新莽时的朝令而暮改,一言不合就要訾产征收粮食,逼得多少农户家破人亡。”

    “于是每逢天灾人祸,青黄不接,亦或是交不出口赋,小农就得借贷。在城郭附近的,向‘子钱家’,也就是高利贷者借钱粮;在乡野者,则求助于大宗及豪强富户。”

    “但利息都很高,来年还不上,便是利滚利,最后利息高于本金,小农就只能卖田宅甚至将自己也卖为奴婢、做佃农来偿债。”

    这些事,一心沉迷于文学的王隆或许有知晓,但想要他躬身去细细了解,是不可能的。

    毕竟他更多的时候,也就是站在长平馆上,看着外面悲天悯人,感怀伤春罢了,写一篇赋也是强说愁而已。但第五伦虽也曾登台阁,但毕竟是曾花了功夫,脚踏实地,在民间仔细调查的。

    “余当年在第五里时,已痛疾小宗旁支受债之弊,悉数免除,又建义仓应急。做户曹掾时,行走于渭北诸县时,据查,一里之中,或有泰半之人是佃农,这其中大多数,就是因为借贷,不得已卖了田,几代人下来,当初借的债利滚利,没有还清的时候。”

    “佃农收成只留口粮,其余都交给了债主,明明辛勤如此,也不敢再借,可当年留下的利息却仍越滚越大,根本见不到头,只能做更多事来偿还,诸如充当部曲服役,送儿女为贱奴。而以渭北三十三家尤甚。经过治粟校尉计算,一些佃户所欠利息,已经十代人都还不完。”

    他放过贷,管过贷,查过贷,甚至为了试验,亲自借过贷。第五伦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没有人比我更懂债券!”

    第五伦言罢,看着王隆道:“贷一斗之粮,收数代人千石之利,这就是文山所说,万不可毁的信誉?”

    如今,随着三十三家被打掉,大宗被抄查的土地分给了士卒,而这些债券也落到了第五伦手里。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过河卒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武圣! 山河志异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我不想上梁山 剑来 彼岸之主 中州录 武圣! 仙逆 卧虎藏龙 遮天 九阴九阳 志怪书 为龙之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仙父 重生八零娇娇媳 小狐妃,太凶萌 轩辕圣 武道天途 山河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