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修道之路(第 3/4 页)
接着又顺着十二重楼的路线一路上行,说道:‘当这些神明真正存养至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下丹田中凝结之道胎飞升泥丸宫之时,也就是我等修行之人,得证真我之日。’
九叔讲解完后,喝了一口茶水,又问道:‘有道,为师讲到这里,你明白了我等修行为何要练气了吗?’
‘呃,师傅,这练气应该就是为了存养这些人体中的神明,和结成道胎吧?’
‘嗯,不错,就是这么个意思。那你又知道这如何练气吗?’
听九叔这么一问,吴大虾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九叔点了点头,笑道:‘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道,难怪你拳术功夫了得,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嘛。’
‘嘿嘿,师傅,您老人家过奖了,徒弟我要不懂装懂,岂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了吗?’
九叔点了点头,表示赞许之后,又说道:‘这练气嘛,按《道德经》的说法,叫‘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上古之时,直至唐宋之际,由于天地间灵气充足,这练气直接从先天入手,也就是直接引气入体,就可以了。
只是,从元明两朝起,这灵气逐渐稀薄,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损有余,而补不足’了。从这个时期开始,修行要想有所成就,奉行的就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了。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得先行炼化后天之精为气,再引导这炼化之气拓展奇经八脉,打通大小周天,也只有如此,才能将本已稀薄之灵气引入体内,凝结道胎,存养神明。’
九叔把这修行的方式,大致给吴大虾捋了捋之后,看这比悟性挺高的,基本上是一点就透,一说就懂。心说这回总算是,遇到一可以作为衣钵传人的徒弟了。
由此一来,这九叔也是兴致高涨,趁着这热乎劲儿,直接就开始指导起了吴大虾练气。
‘呃,方才说到炼化后天之精为气的问题,那具体如何做呢?首先,得先练出气感来,要练出气感,首先从呼吸吐纳,配合意守丹田开始……’
就这样,吴大虾在九叔的指导下,开启了练气之旅。
这比由于有武道丹劲宗师的底子,进入状态那是快的一比,要换个寻常人来,估摸着光是入静,就得练个十天半拉月哒。
这比全程只用了不到一刻钟,就进入了那种‘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滴状态,让九叔不断暗呼这是捡到宝了。
打这以后,师徒二人一个教的认真,一个学的带劲,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