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打生桩(第 3/4 页)
疑问中,电视上出现了热线新闻播报,一个满脸精干的记者出现在了镜头上,身后是一片小区建筑,周围停着数辆警车,不少警员正在一边忙碌着。
“……现在警方正在调查取证,据可靠消息,此案涉及数十余名幼童的惨死,其数量之大,犯罪手法之恶劣实属罕见。”记者慷慨激扬地在镜头前不住左右指点着,镜头忽地一转,画面内出现一名佩戴高级警衔的男子,那记者立即快步赶上不住询问起来。
“对不起,我无可奉告。”那名警官威严地摆了摆手,转身急冲冲地走开。
“请问本案……”记者不折不挠地紧跟而上,急速的问话却突地停顿在了那里。
两名警员抬着一个塑布覆盖的东西走来,侧边露出一条灰黑的东西,那是……孩子干瘪的手臂!
一只大手挡在了镜头前,遮去了那条手臂,也掩去了记者惨白的脸庞。
……
“这下倒也省事了。”莫如风惬意地伸了个懒腰,“警察办起事儿来可是动作麻利的很,照这架势,一天就搞定了。”
“警察来的也太巧了,简直就像是算准了似的。”张蒙蒙摇头道,“会不会有人暗中在帮我们?”
“的确帮了一把,不过这用心就很难说了。”曾逸凡笑道,“总算也没白忙活,咱们该去对付对付那块大骨头了。”
“骨头不但大,还很硬。”唐毅幽然道,“但愿我们能啃得动。”
……
如果说旭日建设集团建造的小区中居住的是社会的中层阶级的话,那么眼前这三座井字楼里的居民便是社会的底层阶级。
冰冷灰暗的水泥外墙上满是斑驳的水渍和风化斑,锈蚀的钢窗衬着残破的玻璃,像是一张张噬人的怪嘴,饥饿地等待着猎物落入口中。
这三座楼建造的很奇怪,四面楼体围砌作一个方形,正中留出一道仿佛深井般的空间,楼体交界处略略延长,留出了一部分无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设计出身的曾逸凡知道,这是早期建筑中的一个承重设计,为的是均衡整座楼的自重,由于那个时代在高楼建造上技术与材料都不成熟,因此必须采用这样的设计。只是如此一来,楼体围砌的中空部分便大大浪费了空间,同时也造成了内围单元的暗室效应,大多居住在内围的住户都会有间“小黑屋”。
不但如此,大楼的“井”里日积月累地丢弃着不少的废物和垃圾,虽然会有些好心人时常清理,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因此,一到三楼的住户全部都将靠“井”的窗户封死,索性来了个“眼不见为净”。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