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 3/4 页)
未走多远,一水渠自东西向横过。渠上架了一座木桥,渠道两边上整齐栽种两排幼树,正发了绿油油的嫩叶。再远了去,地势便高了起来,周围扩开大片的果树,碎石铺成的道路曲折延伸向最高处,顶端是两处亭子,在清晨层层雾气的掩盖下并排列着,像两个相互依偎的仙人,在云端眺望众生。
踏上木桥才发现,桥头用红朱题写了“百人桥”三字,桥柱的顶端雕刻了不同的百姓耕作图:有拄着锄头擦汗的;有挥着镰刀劳作的;还有抱着丰收的果实憨笑的……数过来一百人竟不差分毫,个个神态自然,雕功可窥不一般,众人皆惊奇,不住赞叹。
叶琉涟拽拽叶琉清的袖子问:“这山上都种的什么树?”
“长安温暖多雨适宜许多果树生长,杏、梅、李、枣等长安城皆有种植。据我所知此处种有梨、柿和苹果,供于皇室,平日有专人看管。前些年正逢大旱,庄稼都颗粒无收别提果子了,近年雨水充沛了,这些果树才慢慢缓了过来。”叶琉清说完此话的同时众人已走过百人桥,踏在了青石路上。
“啊,这样啊。”正值万物生长之际,许多草叶自路中长出,雾气凝在叶子上聚了一颗颗莹透的水珠,裙摆扫过即附走了叶上的水珠,没过多久裙摆就已经湿漉漉的了,许多小姐都互相抱怨,不过这尚打扰不到叶琉涟的兴致。
叶琉涟一路提着裙摆观着景致不知不觉已到亭脚下,心想这跟她所了解的乐游原完全不一样,记得前世她旅游时也到过这,大雁塔、青龙寺、曲池江是这里著名的景观。然今日到此处和之前所见全然不同,连地形都改变了。细细思索了下才记起那几样景观汉朝时还未建起,不过连地形都改变,看来此处果真不是历史中的朝代了。
云旸和云煦已在东侧亭中坐下,众人皆过去落座,那些品阶稍低的官员子女于旁亭落座。
按惯例,各家小姐让婢女带了食盒在亭内与众人分享,婢女在膝下铺一垫,跪坐于自家主子身后,而公子们除了皇子外均不得携带侍从。
叶琉清一早就把惯例告诉了叶琉涟和绿裳,二人按他所言规规矩矩地于他左侧落座。
叶琉涟不动声色地打量周围。普通的四角亭,只是比一般亭子大了些,亭内空间很开阔,一长条桌塌位于中央,桌上刚刚摆上了几个果盘。
云旸云煦面向而坐,叶琉清坐在云旸左侧,正对苏子衾兄长苏成轩,叶琉涟正对慕暖,皆按父亲官位排坐。叶琉清之前就给了她一份今日人员的名单,其他人对照位置大约可猜测出一二。
叶琉涟左侧是一青衣女子,五官并不是很出挑,肤色偏白,一头乌发只简单挽了个髻,以木簪固定于脑后,也未佩戴什么饰物,极为朴素,但举手投足间却极具气质,让人过目难忘。
叶琉涟思索,这大抵就是那位长安有名的才女,京兆尹之女蔺孤容了。侧头以口型询问叶琉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两亭中人都坐齐了,只闻云煦朗声道:“吾备甜酒以薄礼,不知可讨吃食否?”云煦说话间两位侍从取出两坛酒打开,顿时一股香甜的酒味自亭中蔓延开。
众女子齐声回答:“然。”身后婢女取出自带食盒中的吃食,很快就堆满了桌榻,侍从也将各人眼前的酒杯斟满了。
期间,叶琉涟看了一眼云旸,正好和他看着她的眼神对上,立刻移开视线。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