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大发明家韩霖:混钢法,地坑院,水力锻锤(第 3/4 页)
“只需寻找河水有落差之地,建造水轮,水轮有转轴,转轴连接大锤,大锤下有砧板,砧板放置铁料。”
“河水冲击水轮,水轮带动大锤,大锤锻打铁料,既可节省人工,又可得到精铁,钢材!”
韩霖说吧,一摊双手,很是无奈,满满都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唐隆身为锻造大匠,经韩霖一解释,脑海里瞬间有了画面,仿佛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就这么简单?
即使会后韩霖不将具体构造图纸交与他,他也能凭着经验,自己摸索制造出来。
唐隆懊恼,羞愧不已,这么简单,却实用的方法,怎么自己以前想不到呢?
李乾心中喜不自禁,刚才还想到灌钢法与水力锻锤之事,自己以前对些相关的记忆,不是很多,还在犯愁。
没想到这个难题,只是片刻,就被韩霖解决了,不但解决了,还提出了更先进的混钢法。
韩霖有理论,有知识,有图纸,唐隆有经验,动手能力强,二人相加,冠虏乡堡的锻造水平,直线提高到当世一流。
要是混钢法有韩霖说得那么好以后,冠虏乡堡,岂不是能锻造出中等钢,上等钢?
哪怕合金钢,也不是没有可能!
好的刚才,意味着最好的兵器甲胄,乃至精良的火器。
等取下四川,云贵,获得铜矿,钢铁与铜的结合,将碰撞出这个时代,最犀利的大炮!
单凭这一点,韩霖已经是足以与康健相比的大才!
可还没完,韩霖接过唐隆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润润嗓子,又开始了他的表演。
明末清初著名的火器专家,发明家,岂能仅仅只会灌钢法,混钢法,水力锻锤?
李乾很期待。
“学生下面所讲,乃是献给大人您与诸位驻守一方的主官的。”
宋献策,刘宗敏,陈汉升,刘登,许兵,张锋,黄松几人,全都面色一喜,凝神细听。
“学生酷爱游历,曾出山西,过潼关,入河南,转直隶,遍游大半个大明,对各地民居建筑,甚感兴趣。”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