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徐光启高徒,土豆,玉米,番薯(第 2/4 页)
这是足以与麦,稻,粟一样,可以作为主粮的农作物,且需求生长环境,远远低于麦,稻,粟三种。
如果将之推广开来,大明西北,纵然干旱连年,也不至于灾民遍地,流民失所。
大明是多么的得天眷顾,才能得到这几种高产农作物。
如果,大明农事上掌握了玉米,番薯,土豆,甜菜,麦,稻,粟,军事上掌握了火炮,火器,再加上繁杂且强盛的工业。
李乾不知道,到底是何等的敌人,才能将这个帝国拉下马?
清妖?呵呵,它们不配!
宋献策彻底的敬服,替康健背书:“万历年间,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已经记述了北平地区,将此物称之为‘土豆’。”
“土豆,土中之菽豆!”
宋献策说完,旋即躬身一礼,对康健说道:“康大人,据宋某所知,土豆之物,单从名字就可看出,它小如菽豆,耐寒耐旱不假,但并无高产之说?”
李乾也猛然心中惊醒,被宋献策泼了一头凉水,从刚才的狂喜中冷静下来。
对啊,这个时代的玉米,番薯,土豆,乃至甜菜等外来作物,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不是因为官员们懒惰,不关心民生。
而是,现在这些引进的作物,虽然有着抗旱耐寒,适应环境能力强的优点,但是单论产量,也并不是很高产。
因为没有培育出新的高产品种!
李乾心中好奇,看着康健,看他怎么说。
“宋大人有所不知,属下认为,土豆,玉米,番薯,忝菜几个外来作物,它们不能高产的原因,在于品种退化!——”
“属下与老师曾经就此讨论过,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将这几个作物的产量提高,需要引进外来品种!”
“引进新的外来品种,与我大明境内的原有品种进行培育,进而得到新的品种,既能适应寒,旱,碱等贫瘠土地,又能高产的新品种!”
“这也是属下辞别老师,来到甘肃肃州这边,因为这里靠近西域。”
“据属下所知,西域各国,临近的叶尔羌汗国,就有土豆的高产新品种,谓之‘回回山药’。”
“莫卧儿帝国北麓,广袤的沃土上,则生长着最高产的玉米,哈萨克汗国,则有遥远西极之地来的高产番薯品种,西北方面的罗刹国,则有最高产呃忝菜品种!——”
康健对着李乾一礼:“主公,属下前来肃州,所为就是此事,能改良出土豆,番薯,玉米,忝菜等的新的高产品种,使我大明百姓,餐桌上多一些食粮。”
“属下与老师夙愿,希望从培育出高产作物方面,解决我大明百姓的吃饭问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