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我的地盘(第 2/3 页)
两下相加,足足几万亩屯田,按照这时候的产出,每亩都以中田计,可产粟米一石多。
三万亩屯田,一季收货粟米三万五千石,再加上其他杂粮产出,可有五万石产出。
明朝一石,约为后世一百二十斤,五万石粮食,去除税赋,配合肉食,蔬菜,李大眼估算一下,可养壮男五千,妇孺老者二万。
如此人口户丁,可赶上大半个红水乡堡了,李大眼想到此处,顿时心潮澎湃。
身逢乱世,土地,粮食,人口,就是安身立命的三大要素。
众人一路向北,战马扬起尘沙,今日天气晴朗,不再寒冷,策马急行,苍茫之下,很是让人心胸壮阔。
路上,众人吃些干粮补充体力,终于再次来到古城林场,战马拴在一旁,几人步行进入林场。
看到沿途路上的生活痕迹,李大眼心中大定,看来那些从陕北流亡的灾民,果真听了自己的话,没有去关外,留在了古城林场。
如此一来,三大要素中的人口,就有了。
走进树林,这些林场的数目都是北方常见的松树,桦木,底下夹杂着一些灌木。
秋冬季节,树叶落下,在地面积累了厚厚一层,几人缓步而行,沿着生活痕迹,向内里走去。
果然,没过多久,李大眼就看见,前面林中,胡乱搭建着众多的棚屋。
棚屋两侧挨着树木,上面用松树枝盖住当做房顶,四周墙壁,用灌木条编织而成。
内里灾民,此时正逢晌午,都在做饭,恰巧古城林场附近,就有一条红水河分叉溪流,倒也不曾缺水。
走进一看,灾民锅内,有的用松针熬汤,绿油油的漂浮着几片树皮,中间偶尔翻腾起松子。
锅内能有松子的还算好的,其他大多数人家锅内,只有松针熬汤,伴着野草树皮。
灾民们看着几人前来,没人在意,只是目光呆滞的看着,神情麻木的很。
全都是面黄肌瘦,身如骷髅,眼窝深陷,逢头垢面。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