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哨探之战(第 1/4 页)
或许因为休息的缘故,这些出自土默特万户部落的哨探,并没有带上头盔,露出各个脑袋上的辫发或椎髻。
所谓椎髻,即是剃去头顶头发成三搭头,前头为马鬃式,左右披发。
蒙古之中, 官则辫发,民则椎髻。
其中,十个骑兵哨探中,两人辫发,八人椎髻。
夜不收队长郭君镇身为甘肃边境人,对蒙古骑兵甚是熟稔,见几人头上发型,便判断出各自身份。
梳辫发的则是伍长,其余皆是普通甲士,同样可以分辨的,还有他们身上穿戴的战甲,其中,伍长穿戴罗圈铁甲带黑缨背旗,其余则皮甲。
在这一什骑兵哨探的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则放着他们的弯刀,钩镰枪,牛角弓,短斧箭壶等。
另外,郭君镇发现,在土默特迁徙鄂托克小部落外放的俩个哨探伍长身边,另有青色面甲。
其他一甲夜不收也发现了青色面甲,大家面色沉凝,不由得心中吸了口凉气。
能带青色面甲的蒙古骑兵,则为青甲士, 这青甲士,不但出身贵族, 还必须骑术出众,射术超人,能马上左右开弓,弯刀长枪更是技艺精湛。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但凡青甲士,每个人都至少有七八年的从军经历,绝对是军中征战厮杀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兵悍卒。
他们这些夜不收曾听哨长石阡说过,自己的主公李乾,当初就是一战斩杀蒙古瓦剌那边的青甲士,才能从墩军一跃成为冠带总旗的,进而发迹崛起。
众人目光示意郭君镇,低声询问道:“郭头儿,怎么办,搞不搞?”
两方人数相当,冠虏乡堡这边十一人,土默特鄂托克小部落骑兵哨探十人。
不过,对方有两个青甲士,纵然郭君镇自傲厮杀技艺,也不敢轻言在两个青甲士带领的一什骑兵中, 击败他们然后顺利抓到舌头。
郭君镇眼中闪着火热,舌头舔了舔嘴唇,亢奋说道:“怎么办?当然是干他们了。”
“机会难得,他们与前面的大队距离依然超过了三里,遇袭即使立刻发出求援信号,前面的人也很难短时间内过来。”
这半个多月来,冠虏乡堡的夜不收看到的都是大队的迁徙部落,很难碰到落单的哨探。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