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亩产能增两倍(第 2/4 页)
无论是什么时候,农民最爱的就是粮食,若非实在产量太低,谁又不想种粮食?
闻言,骆小冰便在心里估算了一下。
大庆几乎大多是种植水稻,亩产最多的地方在南方平原,能够亩产两三百公斤。
大兴村这边地靠西陲,土地要贫瘠许多,亩产只有两百公斤上下,次等水田更是只有一百公斤的产量,整体大概只有唐宋时的水平。
在现代,二十一世纪时,袁老已经让水稻亩产一千公斤以上,二十二世纪时早已到达禾下乘凉梦的水平。
她的灵泉水虽然能够改善植物种子,但是却也不能太过出格,所以她人为干预后给张二郞的粮食种子在南方的产量,按照张二郞来信所写的,预估是可以让水稻产量到五六百公斤。
五六百公斤之于大兴村,那就相当于涨了三倍左右。
思及此,骆小冰保守的道,“至少能亩产增加两倍。”
骆小冰这话,让村民们一片哗然。
两倍啊!
那是什么概念?
那可是既能让他们吃饱,又能有余粮拿去卖的程度啊!
众人欣喜之际,骆小冰再次抛下一句重磅,“我希望你们水田依旧种粮食,旱地就种辣椒。”
战争一旦来临,难民横生,会有不少人饿死。
所以这个时候能多种粮食总归是好的。
至于辣椒,之前都是山谷和大棚出产,虽然她增加了产量和减少了周期,可是那点的数量也只够她在这临安县这个小圈子里使用,连省城那边的供货量都无法满足,更别说是推行全国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