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人比人,气死人啊(第 3/4 页)
后来,黄裳奉命编纂万寿道藏,居然从道经之中逐渐开始领悟武学之精义,过了大概八九年的时间,黄裳就已经从一个一点内力没有、一点武功都不会的书生,成长为一位武学大家。
蓉儿与之有过一次交手,亲自确认了这一点。
此时,他的武功要比后来的天下无绝弱了不少,但至少,也有诸如灭绝师太那种层次了。
而这个期间,王重阳就一直跟随在黄裳身边,学武功、学道法,武功进境极快。
黄裳武功有所成,开始游历天下,遭遇到了明教高手,与之进行了一番大战。
此战,黄裳击杀明教高手无数,自己也身负重伤,躲进了深山。
考虑到王重阳此时才十来岁,干不了什么大事,蓉儿就把主视角转移到了黄裳这边。
黄裳负伤,躲进深山,结果就在疗伤的过程中,武功大进,直接从灭绝那个层次的高手,成长到了五绝按个层次的高手。
看的蓉儿就很无语。
看看人家,一次受伤、疗伤的过程,武功直接大进。
再想想自己家里那个整天装哔的,过了这么久,就又一次顿悟……
谁是天才,谁是庸才,那还用说么
蓉儿甚至都在思考,要不要找个机会让张落雨也身受重伤一次……
黄裳伤愈复出,继续回到朝廷做官。
然而,宋朝朝堂是重文轻武,黄裳却选择弃文从武,这很明显和大政策相违背,因此他仕途补偿,郁郁寡欢,过了十几年,他就辞官归隐,浪迹于山水之间。
与此同时,王朝阳也终于成长起来,开始下山,两次起兵抗金失败,后来归隐古墓,再后来打赌输给了林朝英,然后出家为道,道号重阳子。
如此过了数年之后,王重阳传道路上,遇到了周伯通,也不知道他咋想的,就收下了周伯通作为师弟,算是给黄裳添了一个徒弟。
蓉儿不懂就问,跑上前去跟王朝阳聊了聊,结果答案就很平淡无奇。
只是因为,王朝阳认为,周伯通的无学天赋之高,完全不下于他,若能用心钻研武道,日后的成就也将不下于他。
但周伯通生性跳脱,只爱武功不爱道法,不是一个很好地衣钵传人,所以代师收徒,将其收为师弟。
蓉儿:“……”
合着你嫌弃人家不是好衣钵传人,就塞给你师父被
黄裳要是知道这件事,怕不是会出来打死你哦!
而此时的黄裳呢,早已经创出了九阴真经,时间点出多和周伯通出生的时间差不多……
也不知道他咋想的,创出了如此辉煌巨著,堪称天下武学之集大成者的九阴真经,居然不留给自己如儿子一般的王重阳,而是随便的就散播在了江湖之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