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九、起义(第 2/3 页)
刘福通的个人能力十分出众,加之自有一番义薄云天的气概,在他和关铎见面后的第二天,两人便已称兄道弟。到了第三天,即便彼时关铎手中已有一支近千人、训练有素的兵丁,但他却决定带着自己的人,追随刘福通。
关铎写信来告知方艳青,他的这一决定时,她并不意外。有些事情似乎是在她的安排之下,但冥冥之中却又似乎早已注定。
刘福通在有兵有武器之后,并没有急于攻城略地。他开始有计划的在各地造势,收揽人心,一步一步的做着准备。
三年后,四月。
方艳青收到刘福通传信,信中只有四个字。
时机已到。
方艳青见信,稍怔片刻,刘福通所说的时机,比方艳青记忆中历史上的那个时间,似乎提前了一年,这让她有些猝不及防,但稍思量便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不管历史原本是什么样子,但历史上的刘福通,肯定不会有一个峨嵋派掌门的师父给他提供兵器。有了兵器,前期的准备和号召动员,自然更加得心应手,提前一些时间,并不难理解。
但想到史书中所载的那件事情,方艳青当日便下了山,开始马不停蹄的赶往刘福通计划聚会、敬告天地、宣布起义的地方。
然而,或许韩山童命中该有一劫,承受不起称王称帝的这份福祉。
即便是宣布起义的日子整整提前了一年,但他还是没能躲过这个劫数。
他们聚会的地点泄露,消息走漏之后,遭遇官兵突袭围捕。刘福通想着自己已经通知了方艳青,便准备留在颍上等候,于是让人护送韩山童先行离开。
但他没有料到那个出卖了他们行踪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就藏身在护送韩山童的队伍之中。
韩山童被捕遇难,官兵开始在颍上挨家挨户的搜查核对人口,刘福通再难躲藏,便连夜逃回了家乡颍州。
方艳青赶到时,一切已经晚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