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五姓七望(第 1/4 页)
《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族谱》?
秦川看崔翘将此物取于手中,又从崔沐那接过一支鸡距笔,心想这老头难不成是要……
“老夫听药王谷小丫头说起,小友的身世尚不可考据。”
崔翘看着他和蔼笑道:“所以老夫以清河崔氏乌水房族长之名,诚邀小友入我崔氏一门,小友意下如何?”
秦川打他说起此事,心就砰砰跳个不停,一听到诚邀两个字,更是呼吸都有些困难。
要知道在大唐,科举制虽然已经推行了上百年,但朝堂之上的话语权,依然把控在士族门阀手里。
平民子弟若是想靠科举翻身,得再等个几百年到了宋朝才有戏。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科举也没完全堵死寒门子弟的晋升之路。
就是有点难罢了!
每年录取的进士,最多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都有。
和宋朝动辄两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比起来,其难度实不亚于鲤鱼跳龙门。
秦川从一开始,就压根没考虑过这条路。
既然科举取不了士,那朝堂上的官员又是从何而来呢?
就从这老头的笔下而来!
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以及崔翘所在的清河崔氏,每年源源不断地向中枢流入海量的家族子弟。
但凡是这五姓七望中的一员,那当官跟喝凉水一样简单。
所以他现在只要点点头,混个红袍可以说是轻松至极。
就算高居宰辅,衣紫銙金,也不是什么非分之想。
和刚才的意外之喜相比,崔翘这一笔下去,自己的一生都会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秦川深吸一口长气,又咽了几下口水,拱手拜了下去。
“承蒙崔公看重,晚辈无以为报,只能以此为谢!”
崔翘看少年长揖及地,握笔的手都有了些许颤抖。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