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草鞋(第 1/4 页)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便迎来学农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周四上午的草鞋文化,拉响实践课程落幕的讯号。
“草鞋在中国的起源,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而且据说,这个草鞋在上古时代,叫扉,相传是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
基地的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介绍,学生们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这种东西没人感兴趣。
好不容易等老师说完,宋哥拿出了几个草鞋样品,给大家展示。
唐夏看得眼睛一亮。
“这是两种最常见的草鞋类型,”
老师继续解释,“一种是传统草鞋,一次成型,作坊式编织,轻巧柔软又耐穿,非常舒适。另外一种观赏性比较强的,是中国结草鞋,多次成型,工厂化生产,新颖美观,时尚化。”
每个班的带队负责人都在给班级同学看样品,宋哥甚至可以开始小声地教他们,如何编出好看又结实的草鞋。
“我们等等就是做这种传统的,鞋底一定要打牢啊。”他强调。
唐夏探着脑袋,被中国结草鞋给吸引了。
对比传统草鞋的单一古板,后者显得更有看点些。中国结工艺和草编工艺融合在一起,有着浓郁的名族特色,格外惹眼。
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穿着普遍,相沿成习。男女老少不分天气地点,都穿草鞋,不仅因为舒适防滑,而且还十分廉价。夏季或者雨季,草鞋清爽凉快,使人惬意无比。
另外,现代凉鞋也是草鞋的衍生物,而草鞋更是早已成为了山区装束的一个显著民俗特点。
“我们编织草鞋呢,有各种各样的材料,比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等等,但是今天考虑到时间以及同学们尚未接触过的关系,就方便点,用麻绳。”
主席台上的老师说完,宋哥他们便开始一个个的发材料。
因为材料有限,需要四个人合作完成一只草鞋的编织,编织完毕后会暂时上交。听宋哥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这草鞋还会有用处。
“那大家就开始吧!”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